第115章 官学(2/2)
“之前在徐州的时候,曾经有幸拜会过康成公,康成公的谆谆教导,现在依旧历历在目。之前的时候,经学有古文和今文之争。康成公在遍注群经的基础上,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之长,融会为一,初步统一了今古文经学。我想,现在大汉的经学,便以康成公的郑学为主吧,博采众家。”
对于这个意识形态的事情,刘耷早已经有多决定,就是以郑玄的郑学为基础,重建大汉的经学体系。
刘耷的这个选择,陈群倒并不是很意外,首先便是郑玄和刘耷的确是有交情的,刘耷的手下孙乾便是郑玄举荐给刘耷的。而郑玄虽然集大成后初步统一了今古文经学,但他却是学古文经学出身的,出自关西马融门下,和刘耷的老师卢植是师兄弟。要不然刘耷也不会整天舔着脸喊郑玄的学生孙乾为孙师弟了,的确有师承上的联系。
其次便是郑学现在是天下显学,郑氏门徒超过万人,遍布天下,他们或在朝廷为官,或任博士,或从事着述,或于民间收徒讲学,共同传授郑氏经注经,学界几乎成了郑学的一统天下。
魏蜀吴三国都有大量郑学门人,魏国有王基、孙炎、马昭、张融等,蜀国有许慈、姜维,而吴国则有薛综、徐整等人,这些人有不少都出现在后世的三国游戏中,由此可见郑学之盛。
如果不是司马晋立国之后,王朗王司徒的儿子王肃,自己搞出来一个王学,然后作为王肃外孙的司马炎一力推广王学打压郑学,郑学将会继续作为显学推广下去。
但现在王学连个影子都没有,王朗也生不出孙女送到刘耷后宫之中,刘耷选择郑学作为官学,几乎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至于简杰其人,过去十几年时间里,他为刘耷的江山可谓是操碎了心,东奔西走,那里有什么时间去学什么经学。
之前诸葛村夫曾经写信说起这事,可叹简杰之前连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这两大门派的区别都一知半解,哪里能提出什么可行的意见。不过刘耷集团中孙乾可是郑学门人,看着孙乾如此一个谦谦君子,简杰自然选择支持郑学。
这段时间刘耷多少流露出一些以郑学为官学的想法,简杰这才突击恶补了一些,结果更加支持起郑学来。
原因无他,郑学是在古文经学的基础上,兼采今文经学之长,融会为一,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兼容并包。
自从大汉建立以来,经学就是一个小姑娘,任凭各路学者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打扮,这才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流派。
简杰也想往这里面添加一些自己的东西,选择一个兼容并包的郑学,自然融合起来比较容易,换上一个比较排外的流派,简杰往里面加东西都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