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董卓的军政府(2/2)
蔡邕恍然大悟:“以军法治官吏,士人必视之如暴秦!”
刘备双手一摊:“这可是蔡君说的,不是我说的。”
蔡邕:“后汉法令废弛已久,纠之以猛并非没有道理,只是士人官吏习惯了宽松,习惯了上下级如同父子兄弟,忽然严起来当然。。唉!”
董卓把政府军事化、精准化,把法律和规则严格化,当然对提高政府效率有好处,同时让讲究名士风度、凡事协商、做事迂回、考虑名声策略的士族官僚阶层无法适应,一致认为与严刑峻法的秦代一样暴虐。
不仅如此,社会远比军队复杂,治政的工作和目标许多时候多样化、模糊化,有的甚至相互矛盾,如大征财产税与就搞不好世家豪族的关系,如加快工程进度与少死人、不死人矛盾,如平抑物价会让商人不满意;还有的几个事情连在一起,边疆多事,导致发兵征伐,导致加税,导致民乱或世家豪族变乱,一个方面处理不好,就会带来连锁反应。
在时间、目的、统筹兼顾等方面,处理政务不可能如同军队指挥那样精准,法律过分严酷、执行过分机械都会导致各级官员缺乏灵活性,而董卓缺乏政务经验和能力又进一步加剧了问题。
蔡邕:“这些问题我也清楚,可是难以说服董公,反复唠叨,董公又会厌倦,如之奈何?”
刘备:“蔡师把董公的大多数命令当做军令好了,切勿在众人面前反驳,他要怎么做就怎么做。”
蔡邕:“可要坏事、出错怎么办?”
刘备:“把初步结果给他看,事实胜于雄辩,然后再提出意见,多半可以改弦更张!”
蔡邕思索良久,向刘备一拜:“多谢贤侄,今日的建议利国利民。贤侄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刘备伸出两个指头,指了指陈群和昭姬:“这事也行?”
蔡邕:“滚出去!”
。。。
袁绍担任渤海太守不到十天即接到改为济北相的诏书,气得吐出一口老血,委顿在地。他不是不想将使者当场斩杀,立即起兵,实在是董卓早做了准备。
袁绍也根本没想到下来宣诏人竟然是侍中甄俨和200精锐士卒,此外,还有牵招统帅的300于何苗旧部。牵招的师傅乐隐是何苗的长史,为袁绍指示吴匡、张璋所杀,牵招前些日子送葬回冀州,之后在师傅坟前结庐而居,
听闻要找袁绍麻烦,牵招立即起身招募士卒,冤有头、债有主,牵招右手按剑,狠狠地盯着袁绍,巴不得袁绍有意外。
袁绍无奈,只好接受济北相职务,济北只有五城、人口二十余万,比渤海近百万完全没法相比。
。。。
董卓虽有较强的军事能力,在政治上并不老道,满以为袁绍、刘岱等人一定会对他的大肚能容投桃报李。
实际上,与孔融、卢植等温和的中间派不同,党人是有着首领、有隐秘组织、有政治信仰、有政治追求的一群人,在长时间的党锢中习惯于秘密互相联络、习惯于不惧生死、习惯于暴力反抗、习惯于逆势而动。
或许,他们中一部分人会投效董卓,但这群‘高尚’的人,又岂能轻易被外人所用,所分化?二十年恩怨,岂是说放下就能放下!
尤其是袁绍,数千宦官都敢杀,岂会因为小利而与董卓低头?达到济北后,袁绍将出奔和改为小郡太守都当做自己遭受的耻辱,再也不愿忍耐,立即将鲍信招来,令他招募附近的泰山兵。
起事,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