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济北相袁绍?(2/2)

袁绍不分青红皂白屠杀宦官是有错,但如果不是他明公也没那么容易进入洛阳,宦官们的财货也没那么容易为明公所得,从这个角度讲,袁绍并无大过。

急着抓袁绍等人,反而容易让他们产生其他心思。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袁家带头收豪杰聚徒众为乱,对明公不满的人就会集结,则山东非国家所有。

不如赦免他,给他一个大郡守当,袁绍免了罪,就不会造成大祸患。”

董卓深以为然,于是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邟乡侯。

。。

几天后,

刘备到左中郎将府邸拜会蔡邕:“孔融确实反对董公废帝,董公也因此将之疏远,在内用面貌恭敬、内心怀二的荀爽、何颙等人,在外任命袁绍、袁术等人其实并不明智。”

蔡邕:“你怎么能背后说人家坏话?董公是为了向天下人展现他的胸怀和大度。”

刘备:“孔融之兄虽因为党锢而死,孔融本身却不是党人,而是支持皇权的愚忠之士,这种人嘴巴上说的凶,换了皇帝,一样忠诚于朝廷。

袁绍、袁术不同,他们四世三公,本来官职地位在董公之上,三公指日可待,怎么会满足一个郡守呢?

董公给窦武陈蕃平反,一部分党人或许会投效董公,却也打破了党人执政的未来,袁绍数千宦官都敢杀,所谋者大,又岂会因小利向董公低头?”

蔡邕大惊失色,立即将之转述给董卓。

董卓:“糟糕,诏书已经派出五天了,如之奈何?”

蔡邕:“刘备与袁绍曾在何进面前争宠,后刘备支持废立,两人矛盾由来已久,刘备的话不可全信。明公可以再发一诏,迁袁绍为一小郡太守,看他有什么反应,既可以观其心志,又可防患未然。”

董卓:“妙计!袁绍不可能五天就能把渤海抓在手里,可用什么理由呢?”

蔡邕:“韩馥是袁门故吏,又是豫州颍川人,与袁绍的汝南是临郡,韩馥既为冀州刺史,袁绍当然不能在冀州为太守!”

董卓:“你不是也反对三互法之类的回避制度?”

蔡邕:“三互法太过繁琐应当废除,但互相回避必不可少,否则州郡交通,一乱就一州皆乱!”

董卓拍着脑袋怒道:“周毖、伍琼两个滚蛋出的馊主意!要出了乱子,我一定要他们的脑袋!

以你看来,哪个郡合适?”

蔡邕:“兖州济北国最小,青州各郡黄巾肆虐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