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曰渐老去(2/2)
那时就晚了。”袁崇焕道。
“你接着说啊,怎么支支吾吾的?朕要被你急死了。”崇祯帝道。袁崇焕支支吾吾其实是怕自己掉脑袋,所以不敢快人快语,尽管要说的话已经反复的排练了许多遍了。
“回禀皇上,于是皇太极想要绕过蓟州,也就是绕过我在蓟州的防线,而去攻打通州,罪臣当初带进关内的兵马只有四万余,又沿途分兵守护各地,带到蓟州的兵马只有两万余。至从知道皇太极手里的是十万兵马,如果和他硬战明军必亡,于是才在蓟州死守待援。
可是没有一路兵马来增援蓟州的,怪罪臣没有侦查到皇太极军的情况和方位,这才给他绕过了蓟州去攻打通州。”
袁崇焕道。这些军事上的细节和分析,崇祯帝有些听是听不明白的,这里面的门道只有他们这些手握重兵身经百战的大将们更清楚和明白。“后来呢?你慢慢说。”崇祯帝道。
“在皇太极绕过蓟州三四天以后,罪臣才得知他们的动向,这时罪臣要面临一些决定存亡的选择。”袁崇焕道。
“什么选择,你快说。”崇祯帝道。“臣想,如果直接从蓟州西进追击皇太极的话,赵率教就是前例,皇太极一定会在通往通州的路上埋伏好了,只要我带着手上的两万辽东兵马前去援救通州,一定会被皇太极吃掉的。
结果也是罪臣算准了皇太极的想法,他的伏兵等待了一会,见蓟州的兵马依然没有西进来援救通州,皇太极就知道了不管我袁崇焕在蓟州还是在哪里,他不能拖也不能攻打通州了。
如果他在不知道我袁崇焕兵马的动向时就攻打通州,那么就可能被夹在通州和蓟州之间受到明军的夹攻,因为皇太极也同样不清楚我带了多少兵马入关。
皇太极急于攻打北京城,所以他选择再次绕过孙承宗镇守的通州,而北上绕道顺义而去,之后再南下直接攻打北京城。”袁崇焕道。
崇祯帝其实听袁崇焕大段大段的讲道,听的并不是十分明白,但是他想要他自己讲出来,也让在场的其他十几员大将都听一听,好让他们以后和皇太极再打仗的时候,心里有个底。
“那你当时知道皇太极再次绕道了,你在哪里?”崇祯帝问。“罪臣当时知道不能直接西进去援救通州,怕中了皇太极的埋伏。
但是我也可以绕道南下先去河西务,然后再北上增援通州,这样可以避开皇太极在通州以东的埋伏而增援通州。在我和通州的原督师孙承宗取得联系以后,知道了皇太极并没有攻打通州。
而是不知去向,当时我和孙承宗就料准皇太极又是绕道直接攻打北京城去了,而且皇太极一定会北上绕道”袁崇焕道。“为什么是北上绕道?袁崇焕你说明白点。”崇祯帝问。
“回禀皇上,是这样,当时皇太极的十万兵马的西面就是通州,通州是北京城最后的屏障,而罪臣当时在通州的南面,所以皇太极只能绕道通州的北面才能去攻打北京城,如果他绕道通州的南面去攻打北京城,皇太极害怕一路上会遇到源源不断前来救援赶来的明军。”袁崇焕道。
“袁崇焕,你接着说。”崇祯帝道。“回禀皇上,罪臣离开蓟州的时候,害怕蓟州再有闪失,所以带到蓟州的两万兵马我只动用了九千骑兵西进去援救通州。在知道皇太极又北上再次绕道顺义以后,罪臣只好也绕道南下直接顺道赶来北京城下了。
如果当时在通州南面的我去北上追杀皇太极部的十万兵马,一方面追不上,另一方面我袁崇焕的九千骑兵如何也打不过皇太极的十万八旗兵的。”袁崇焕道。
“于是,你选择抄近道直接来北京,由于你熟悉道路,所以提前皇太极半天赶到了北京城下。”崇祯帝道。
“罪臣罪该万死,正是这样,罪臣自始至终都效忠大明,绝无可能和皇太极有什么勾连之事,请皇上明察啊。”袁崇焕道。“朕没有说你和皇太极有勾连。”崇祯帝怒道。
“恕罪臣大罪,今天罪臣不把事情说明白,死不瞑目啊。”袁崇焕喊冤道。崇祯帝从袍服的袖口里伸出苍白细长的手,用手指指着袁崇焕,一时无语。
崇祯帝心想,这些心思深重的封疆大吏都在猜疑自己,害怕自己给他们安罪名杀掉他们,只有满桂这样的将领才能才值得重用。
至从袁崇焕私自杀掉毛文龙以后,朝廷已经不信任胆大妄为的袁崇焕,已经有让满桂取代袁崇焕的意思和准备了。
而且满桂和马世龙都是孙承宗带出来的门人,孙承宗又是天启帝的老师,可以说是目前最值得信任的大臣。孙承宗已经六十六岁了,日渐老去,但是孙承宗为朝廷已经准备了满桂和马世龙为国效力,为皇上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