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少保,皇上要练布库(1/2)
吴三桂于武昌登基称帝的消息如插翅般飞向各地。
各地消息尚未反馈武昌时,被吴三桂封为靖虏侯的右掖大将卫朴便给皇帝献上了一份登基贺礼。
吴军在卫朴指挥下攻占了湖南境内最后一座重镇岳州。
岳州位于洞庭湖畔,三面环水,只一面通陆地,又因洞庭之水与长江一脉相通,因此借助洞庭之浪,水师可顺水至长江出湖南,水陆并行,随心所欲。
在军事上,可以说谁能得岳州,谁就能控制湖南命脉,断南北交通,故此城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湖南清军继省会长沙之后又一屯驻重兵的坚城。
吴军占领长沙、常德、衡州等地后,吴三桂当时便欲集中主力攻打岳州,结果因耿郑矛盾,被迫抽出两路兵马45000人分别进攻江西和广东,导致用于攻打岳州的兵力只有卫朴指挥的15000人。
岳州守军只有七千多人,清湖南巡抚韩世琦放弃长沙后原本是想过江逃回北方,可想到自己将长沙弄丢了朝廷不会饶过他,便在副将黄成卿建议下去往岳州,收拢各地溃散之兵万余,打算坚守待援好戴罪立功。
为此,一方面向燕京八百里告急,一方面派出几拨使者前往武昌求援。
然等来等去也不见湖广总督张长庚发一兵一卒援救岳州,不得已韩世琦只好派人向江西总督张朝麟求援,希望江西方面看在唇亡齿寒份上“拉他一把”。
江西总督张朝麟不是不知道岳州重要性,也不是不想派兵救援岳州,可他如今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因为此时攻入江西的不仅有福建耿军,还有应耿军请求入赣助战的两万吴军。
为了集中兵力,张朝麟不得不放弃大量州县,凭借南昌、九江、赣州三座重镇与叛军周旋,饶是如此,江西局势也是万分危险,根本不可能抽出兵马救援岳州。
更何况占领长沙、常德、武昌等重镇的吴军,如今已是完全控扼湖湘之险,所谓“全楚之势”也彻底从清军手中转到吴军一边。
绝望的韩世琦在给燕京的奏疏上悲哀道:“吴三桂反叛以来,湖南绿旗官兵多附贼,以致五千里无只骑拦截,所经之地,诸府州县将吏非逃即降。”
此说倒也不是夸大,但韩世琦如此奏报燕京,可能更多的是想减轻自己放弃长沙的罪责。
岳州地理极是优越,本身又是坚城,若城中清军坚持死守,吴军虽得洞庭湖水师相助,短期内也难以攻下这座重镇。
为此,负责攻掠岳州的卫朴打算先断岳州水路,使其无法得到外援,再督造大炮猛攻。
降将丁宝却说城中参将李国栋与其有八拜之交,不如由他秘潜城中策反以收奇效。
卫朴欣然采纳,让丁宝告诉李国栋只要他献城归降,便保其为总兵,另给赏银五千两。
李国栋眼见岳州无外援,城中又尽是些失了斗志的溃兵,巡抚大人成天以泪洗面,知此城他不献出去也必为吴军攻占,于是答应丁宝降吴,暗中于城中生变活捉了巡抚韩世琦,将岳州这座湖南最后重镇轻易献给吴军。
至此湖南全境为吴军所有。
接卫朴捷报,刚刚登基为天子的吴三桂大喜,命卫朴于岳州加强防守,改编整顿降兵,做好配合王会、高启隆攻掠江西的准备。
韩世琦被吴三桂召至武昌好生安慰后选择断辫降吴,被吴三桂任命为工部侍郎。
岳州的归附给新生的吴周王朝开了一个好头。
如张长庚所料,吴三桂称帝消息如同一剂强心针,令各地吴军将士无不振奋。
被封为伯爵的铁骑前后将军王会、高启隆不遗余力发动猛攻,半月内连陷萍乡、安福、上高、新昌诸县城,兵锋直指临江府。
武昌这边吴三桂称帝次日即举行了关于北伐的军事会议。
在武昌的吴军高级将领包括王五都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对于渡江北伐基本达成一致,但对于北伐于何时开始却产生了争执。
马宝、吴国贵、王五坚持月底就渡江,目标是围歼河南的达素集团。
只要消灭达素集团,清军在河南就再也没有成规模的野战兵团,届时吴军便可顺利渡过黄河直捣京畿。
张长庚在会上表示全力支持大军北伐,不仅出兵还出钱出粮,保证大军后勤运输顺畅。
这番表态自是赢得吴三桂一通夸赞。
吴国贵认为河南达素集团兵马不过四五万众,武昌35000吴军精锐尽数渡江,再有定北王系20000兵马、平虏侯系20000兵马配合作战,即便不能全歼达素,也能迫使达素退到黄河以北。
兵部尚书韩大任却反对马上渡江北伐,其认为燕京方面不会坐视吴军以优势兵力围歼达素,极有可能从其它地方抽调兵马来援,弄不好吴军在河南与达素的对决就是与清军的最终对决。
因此参战兵力越多越好。
要么不打,要打就一锤定音!
韩大任建议给留守云贵的胡国柱、郭壮图下旨,要他们抽调土司苗、壮等土军15000人并象兵开拨武昌参加北伐。
另外从湖南各地留守兵马中再抽精兵组建北伐集团。
最好能使北伐兵马达到十万众以上,骑兵不低于两万。
韩大任的建议不能说不对,吴军起兵以来之所以进展顺利,除了大量起兵响应的绿营将领外,就是吴军在两个战场都集中了优势兵力,打的处处无备的清军节节溃退。
北伐,作为吴军的终极目标,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集中兵力都是正确的意见。
再者,吴军起兵数月以来虽顺风顺水,但大量降兵未经整顿,嫡系兵马在长时间高强度运动作战中也呈现疲态,需要有個时间进行休整。
被吴三桂委任为长江水师提督的谭弘对渡江也提出困难,认为眼下水师方面无法确保大军安全渡江。
因为,前番从武昌撤走的清九江水师时不时在江上袭击吴军水师。
不彻底解决九江水师的危胁,水师方面难以全力运输大军过江。
而且想要将几万大军连同大量战马运到江北,水师也需要时间准备。
不是随便将人和马拉上船就能运过去的。
谭弘认为至少要给他一个月时间准备,另外安北王张长庚控制的原武昌水营,平虏侯王永康控制的水师力量都要由他统一指挥安排。
洞庭湖水师也需要在岳州一带江面起到牵制清军水师作用。
兵力、运输、休整,各方面因素结合在一起,让吴军马上渡江变得有些不现实。
王五权衡利弊,只要吴军大举渡江北伐,早一个月晚一个月于战局并没有大的影响,反而会增加北伐力量。
毕竟他手头真正能野战的兵马最多一万余人,张长庚那边表面有四五万人,实际能战的估计也就五六千人。
北伐主力还得是吴军。
如此,参与北伐的吴军精锐自然越多越好。
现在仓促过江很有可能重蹈太平天国北伐失败下场。
当下与马宝他们议了议,同意将北伐时间拖延到下个月。
吴三桂最终同意韩大任的建议,命兵部立即拿出调兵方案加紧落实。
夏国相全程没有明确表态,因为韩大任的建议实际就是他的主意。
除了想确保北伐万无一失外,自然也是考虑到岳父心中营救儿子的“小九九”。
这次军议后王五立即赶回荆州,一是要妻子携侄子吴世璠去武昌;二是整军备战;三则是要去襄阳代表吴三桂争取韩王、虎帅他们不与吴军为敌;四是见见“五祖”,落实一下光复会,并派员前往燕京刺杀吴应熊,以绝吴三桂念头。
途中收到一个消息——达素集团内部“失火”。
清军郧阳副将洪福率部在都统张天福指挥下撤到河南后,突然率所部千余士兵围攻张天福,结果没能斩杀张天福,不得已带着残兵转投襄阳,说自己乃汉人,从前为鞑子卖命只是为形势所迫,今复明有望理当重复汉家威仪。
洪福的叛乱令得河南清军人心惶惶,此时若能自襄阳北击清军,有望取得大的战果。
可惜,襄阳北府实力不济,虽说招募扩充了万余兵马,但能战之兵有限,顶多小打小闹,不可能就此重创达素。
除非吴军此时北伐,利用河南清军动摇之际双方东西夹击。
可惜,吴军北伐恐怕还得一个多月。
不由有些遗憾。
有这一个多月时间,达素定然已肃清内部动摇份子,不会给吴军明军可趁之机。
抵达荆州后收到武昌转来的消息。
广西提督马雄派员同吴军接触,愿意归降吴军。
孙延龄在桂林发起叛乱时,马雄在柳州没有从叛乱,孙延龄在张煌言劝说下派人到柳州劝马雄参与反清,却被马雄拒绝。
孙延龄大怒,不顾张煌言劝说率兵两万攻打柳州,不想却被马雄用几千回回骑兵击败。
尽管大败孙延龄,广西以及附近省份局势变化让马雄独木难支。
放眼四方,除了他竟再无一支清军。
吴三桂侄子吴应期统军两万南下后声势极盛,马雄自觉无法守住柳州,便派人前往吴应期军中请降,说自己宁降平西王,不降孙延龄。
待知吴三桂已于武昌登基称帝为昭武皇帝后,马雄顿觉愕然,然已派人往吴军请降这时食言肯定会遭吴军攻打,再有孙延龄背后夹击,他多半就得身死族灭。
try{ggauto();} catch(ex){}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