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你也可以是老胡(1/2)

让出襄阳给忠贞营?

王五不着声色的看了眼似乎站在他角度考虑,实则却是替吴三桂打算盘的汪士荣。

襄阳为中原南下之门户,只要清廷还想实现所谓的“大一统”,那必然不会坐视明军在荆襄盘踞,进而重燃已经平息多年的抗清烽火。

如此,不管是鳌拜当政,还是小麻子亲政,襄阳都必然为众矢之的。

王五让张天望想尽办法破坏河南邓县方向进入均化、谷城的驿道,便是准备在襄阳再来一出保卫战。

当年南宋吕文焕坚守襄阳城六年,虽襄阳最终被蒙古军队攻破,但也是战争史上的防卫奇迹。

王五不需要守六年,只需要一年,甚至半年即可。

襄阳和荆州作为重镇,城防设施相当完善,且有汉水为依,又有樊城为牛角之势,清军纵是有红夷大炮,想要拿下襄阳也得撞个头破血流。

明末以来襄阳一共失陷了三次。

第一次是被张献忠义子李定国二十骑智取;

第二次是左良玉被李自成吓跑,顺军直接拿的空城;

第三次则是王五效仿李定国用归附的满洲大兵诈开了襄阳城。

这三次,襄阳都没有发生任何保卫战,以致很多人将襄阳从重镇名单中下意识给抹掉了。

实际强攻襄阳的难度并不亚于长江畔的荆州。

城中只要有几千顽强誓死不降的守军,清军就得出动十万大军围攻。

燕京现在还能拼凑出十万大军么?

理论上是能,实际却是不能。

因为,吴三桂来了。

汪士荣虽没有明言吴三桂即将起兵,蛛丝马迹却表明王五这位强行攀附的老丈人已经在磨刀了。

只要孙子到位,爷爷肯定要拔刀。

吴周集团一旦开动,西北的陕甘清军就得面临吴军攻击,根本不可能再在湖北境内“剿匪”,届时陕西提督陈福不撤军,西安城恐怕都保不住。

湖南、江西等地的清军,乃至长江以南忠于清廷的兵马都要被吴军牵制,广东尚家、广西孙家、福建耿家,包括台湾郑家要是再“群魔乱舞”,清廷别说调大军攻打襄阳了,能在襄阳与王五形成对峙局面估计都吃力。

局面到这一步,才是抗清大业走向成功的基础。

这也是王五为何向吴周集团“示好”,又不择手段给自己弄了个平西王女婿身份的原因所在。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妥协。

为了抗清的妥协。

既然局面会因为吴三桂动手发生巨变,王五当然不想与虎帅、袁帅他们再次“分裂”,仍就各走各的路。

他意与忠贞营余部重新整合,将原本东西两支明军并为一支,从而实现抗清力量的再一次凝聚。

虽然这个力量弱于清廷,也弱于吴三桂,甚至连广东尚家、福建耿家也不如,起码比过去要强出无数倍。

毕竟,明军有了一块可以真正发展的根据地。

地方不大,几個府而已,却位于天下中心,有逐鹿中原的资格。

怎么也比夔东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强。

一旦双方重新整合,政权官府方面,王五计划由洪部院主持,毕竟这位本就是文官之首,于具体政务的处置经验不是王五能比的。

撤出来的军民中有不少都是这些年陆续从各地或撤或逃入茅麓山的原永历政权委任的官员。

相比明末党争时的各派官员,这些敢于坚持抗清到现在的官员们,无论是气节还是能力肯定远超他们那帮只知争权夺利,打压异己,甚至为了本派利益罔顾国家利益的前辈们。

且这些官员都是四五品以下的基层官员。

这些人经历了明清战乱,于民间疾苦不是深有体会,而是亲身经历,如此施政必然务实,对百姓也必然善待。

可以说这帮在山里抗清到现在的明朝官员是王五治理荆襄地区有力帮手,也是巩固地方统治的最好执行者。

政权方面建设问题不大,也不会有什么冲突,整编后的明军指挥权却是个大问题。

王五虽自号总统兵马大将军,是事实上的东路明军最高统帅,无论是地盘还是兵马都远超茅麓山根据地,功绩也不是虎帅、袁帅他们可比的。

但在明朝这个“体制”内,王五只是挂名湖广总兵。

而这个总兵还是虎帅以钦命提督御营各省兵事大将军身份授予王五的。

因此在“体制”内,王五这个湖广总兵是虎帅的下属,类似其挂名总兵的将领还有多人,怎么也不可能由他成为整合后的明军最高统帅。

除非王五心狠手辣把虎帅、袁帅乃至有都督衔的那几位将领都杀了,逼迫韩王和洪部院以永历朝廷名义改授他为提督御营各省兵马大将军。

莫说王五做不到,真做了,自己离死也不远。

因为其麾下将领三分之二都是出身忠贞营,当日从茅麓山带出来的4000将士八成也都是忠贞营出身。

包括从巫山带出来的刘体纯残部。

忠贞营是隆武皇帝给顺军余部的正式“番号”,也就是只要是顺军余部都是忠贞营,包括去年降清的党守素、塔天宝等人。

王五自个也是出身忠贞营,典型的“顺二代”。

如此,他敢对李来亨、袁宗第下手,便等于自绝明军,也是将好不容易有点起色的抗清事业亲手毁灭。

因此,必要的妥协是唯一正确的办法。

王五着眼未来也不计较其是否是抗清最高统帅,所以愿意牺牲个人权力,仍奉虎帅李来亨为最高统帅。

当日在茅麓山时,明军整合为五营,王五是右营主将。

今日,仍可为一军主将。

看上去王五个人权力以及麾下兵马必定会因他的退让而削弱,但这个退让也是王五能够凝聚最后抗清队伍的明智之选

过去,对穆里玛、鳌拜妥协,是战斗的妥协。

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保住最后的骨血以待将来。

今日,对李来亨、袁宗第的妥协,则是团结的妥协。

这个妥协表面让王五的地位下降,实则却是让他的声望变得更高。

至于忠贞营同吴三桂之间的仇恨,王五是希望尽力从中调和,即使无法彻底缓和双方矛盾,也不使矛盾激化、扩大。

能和张长庚、胡全才还有许多清营人物“求同存异”,为何不能让都视满清为最大敌人的吴、闯双方求同存异呢。

所以,他打算请韩王修书吴三桂,重申当日在茅麓山当众宣布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者,为社稷共主!”

以此换得吴三桂对荆襄明军的继续支持,哪怕支持力度不如过去,至少也要保持表面互不侵犯。

try{ggauto();} catch(ex){}

相比明末其他藩王,韩王朱璟溧这个亲藩虽然不够正统,只是永历朝廷为策略临时承认的一位亲藩,但于家国大义以及抗清坚定态度这一块,却是无人能出其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