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准奏(2/2)
李子卿突然看向之前说此举不妥的那个官员:“大唐开国一百余年,历代唐帝确实未对科举做过改动,但此一时彼一时,若盲目守旧,岂不是科举制都无法出现?如今诸位托了科举才能步步高升,却要说改制不妥,岂不自唾颜面?”
那个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寒门官员被李子卿这样当着百官的面指着鼻子训斥,一时难堪至极,有心想要议论上两句,但想着之前长公主殿下可是拿着剑砍过人的,事后还没受惩罚...最终还是憋了口闷气,通红着脸低下了头。
李子卿又看向另一位之前反对的官员:“矫枉过正?本宫经过宫门,见数百士子跪奏,才心有所感上书提议科举改制,处处皆为寒门士子开路,为我大唐重新赢得寒门士子之心,何来的矫枉过正?还请这位官员当面说来!”
哪个官员品秩不高,之前虽然叫嚣的凶,也是看百官都在反对,此刻看到长公主殿下亲自下场了,哪儿还敢说什么?只能喏喏不敢言。
李子卿的目光转移开:“大唐科举分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如此多的科目,能用在治国理政上的,能有多少?如今大唐内忧外患,外有吐蕃突厥虎视眈眈,内有灾情连绵数万难民流离失所,大唐需要的,是能治国理政,安民戍边的官员,进士一科,以往重诗赋,可如今最重要的,是时务!废其余科,让天下士子学学怎么治国安民,难道是一件坏事?”
好歹是做了腹稿查了资料的,李子卿一番话说下来,脸不红气不喘,一时颇有威严,满堂竟无人敢接口。
当然,如果说现在说话的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官,饱读诗书的官员们能找出一百个不重样的理由来抬杠,尤其是御史言官,人家就是靠抬杠讨生活,可谁让李子卿说的真有几分道理呢?
后世人的眼光,专门应对眼下时代改进的政策,他们确实也有些心虚,因为这个改制,从本质上来说,还真是只有好处...
当然,他们不敢顶嘴的最大理由,还是李子卿曾经在这大殿上砍过人,砍的还是三朝帝师,那韩大儒如今名声在长安彻底臭了,现在还没缓过来呢。
谁知道一会儿长公主殿下会不会又去把剑抽出来?没见金甲武士看见明珠殿下发怒了都面色一变退了几步吗?
公主好惹,一言不合就动手的公主不好惹,更何况...
百官把眼神投向了最前方的温言,这儿还有个平时不开口,开口就咬人的宰相呢。
看看李子卿,再看看温言,最后将目光从中央那些听了李子卿话语,脸色潮红的年轻官员们身上扫一遍,不少官员都有些感叹,如今的朝堂,确实是有些朝气了。
自己当年是不是也曾经这样固执过?哪怕有再多的反对声音,哪怕是唐皇亲自反对,自己也能面红耳赤的争上一争。
可如今怎么就只想平平稳稳了呢?
由不得他们多想,说完了一番话的李子卿朝着那片珠帘拱手:“还请太后下旨,科举改制,功在千秋!”
台阶下的温言脸上的冷冽消失不见,他看着李子卿的背影笑了笑,仿佛看见了一抹光明。
他俯身拱手:“请太后下旨!”
冷眼旁观朝堂争论许久的太后终于开了口,她的声音一如既往,充满了从容和威严:“准奏!拟旨,以侍中温言代中书令,依长公主李明珠所上书,改制科举,今科科举舞弊案查办后,通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