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观念动摇(2/2)

正是这种深深的悔恨,再加上家里频发的灾祸打击,才让他逐渐变得忧郁憔悴,变得寡言少语,变得深居简出,也让他变得越来越衰老,仿佛已经到了垂暮之年一般,而他的真实年龄才只不过年过百半而已。

或许,郑炳林的这个心结永远也没办法解开,因为正是当初他这个决定,才让他的两个儿子身份互换,才让大儿子只能以二儿子的身份出现在村里,出现在镇里,出现在他所生活的环境里。即便现在他的大儿子郑少华取得了如此令人骄傲的成就,可是,在别人看来在,这种成就也只不过是二儿子郑少强的。

现在的郑炳林,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让他的两个儿子身份得以重新恢复,以他们真实的身份和本来的性格出现在世人面前。

自从在去年经历了郑少强差点含冤入狱的打击后,他的思想和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当郑少华取得了令人倍感欣慰、倍感自豪的成就后,他的观念更是变化得厉害,简直是天翻地覆一般,甚至彻底摧毁了他曾经所抱定的某种执着观念。

这种观念就是他当初一直所认为的“惟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他没有读过几年书,也没有什么文化,可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从来没有含糊过;甚至一直认为只有考上了大学,将来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才能在城市得到好的发展。可是,自从郑少强踏上神圣大学的校门后,却遭遇了差点含冤入狱的不幸灾祸。

这种不幸让他对大学的认识开始渐渐发生了动摇,觉得大学尚且有种如此悲惨的事件发生,那还能好好上学,将来还能找到好工作吗?

正是在经历了二儿子的事件后,他每天坐在屋前的小板凳上,不停地抽着烟,不停地望着远山发呆,忧心忡忡,就是因为他内心一直以来所持有的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正在一点点动摇,正在一点点遭遇惨淡现实的强力冲击。

正是郑少强所遭遇的事件后,首次让他开始深思:考上大学真的能有个好前程吗?

如今,眼见大儿子郑少华没有上大学,就在他当初干活的水泥厂,却慢慢有所成就。这样强烈的对比,这样的天壤之别,让他不得不怀疑:大学真的是出路吗?真的是他们这种农民家庭的希望吗?不读大学难道就没有好的前程,没有好的未来?他的大儿子不是就没有读大学吗?可是,他照样获得了成功,照样拥有美好的前程,甚至拥有光明的未来。

就这样,当大儿子郑少华成了水泥厂厂长这一好消息传来之后,郑炳林的观念也在慢慢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甚至是毁灭性,让他渐渐从“惟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这一传统观念中走了出来,不得不清醒地来审视大学问题,来审视教育问题,来审视孩子的出路和未来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