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阻击(2/2)

之前精锐的第2、第6师团被成建制消灭,国内一片喧哗声,甚至有人不顾帝国军官的体面指责起已经为国殉难的师团长赤井、福田等,根本不相信支那军队有这么强大的火力,而认为是他们指挥不利。

麻生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印象中支那人剪辫子不过十几年的功夫,就是剪了辫子后仍然要向日本卑躬屈膝,东北、华北甚至华东地方都是日本人的势力范围,无论谁在台上,都要看着日本人的脸色。怎么才眨眼的功夫,支那人已经成了大象?

他忘了拿破仑对中国的点评,忘了中国曾有的灿烂的文明和不屈的斗志,甚至忽略了张汉卿穿越以来对中国的改变,没看到人民党建设中国、中国军队的成就。

这不怪麻生,他严格意义上讲只是一个中级军官,他的活动范围仅限于营房,还没有足够条件来扩充他的视野,他还活在上个世纪。

其实就连日本军政高层也没有料想到奉系的发展如此之快。也不能怪他们,张汉卿的崛起之路在中国腹心,避开了日本人盘踞的华北和东北。等到直奉大战一结束,连成一片的西北、华中、华南、华北、东北一下子就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张汉卿用缓兵之计取得了英美对于新民国的认可,势单力孤的日本只能接受事实。由于其国内经济下滑、关东又发生大地震,而同期的中国一派欣欣向荣之色,一进一退,天平已经倒向中国一方。

然后又“幸运”地碰到了对日本军国主义扩张有约束力的政|党政治时期,给中国各派势力的磨合足够的时间。

在难得和平的时间里,张汉卿最大程度地控制了国家的政权,并按照他的想法奠定了行政组织办法和军事力量向人民党控制的方向集中。就是在各派力量在国会里兴风作浪时,军队的建设都没有受到影响。

得益于经济及工业力量的显著提升,人民军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越过日本陆军三流水平的装备和明显人数不足的弱点,让日本高层大感头疼。

人民军已经有36个军,每个军都是不下于两个日军的师团力量。如果日本要追赶,势必要把宇桓裁军的成果----陆军只保留十七个师团----抛弃,而其国内的经济能力实在无法承担。不像中国,日本海军力量可是向强大的英美看齐的,有限的军费,海军是大头。

无论是决策者、各级军官、普通民众,都不能接受大日本帝国和昔日的东亚病夫支那并肩,所以无论如何,日本不会像中国那样和平时期武装这么多数量的陆军----又没有发生战争!

但是中国有幅源广阔的领土,建立一支两百万人的常备军是必要的。在国家领土仍有部分被沦陷的情况下、在几十年来遭受欺凌的历史里,无兵备则国无存,有能力建设一支强大的陆军,张汉卿是绝不会放弃的。

或者说,从穿越那天起,张汉卿就在为建设一个有着强大国防的新中国而努力。

幸好这个世界现在还没有完成机械化,不然中国要想在短期内迎头赶上需要更长的时间。在各国对于新式武器以及未来战争的形式都懵懵懂懂时,张汉卿果断地用工业积累的果实造了大量的炮,一下子就把和日本在陆军上的差距补了回来!

麻生的慨叹,还停留在中国军队炮火的凶猛上,他看不见的东西还有很多。有了底气,中国军人的腰杆子也硬起来,李洪亮和刘延吉这两位炮兵团长就是榜样。尽管有狭路相逢的因素在,敢于用生命抵抗以为友军提供胜利保障是内因。

日军突破外围,进入三公里内。

尽管火力凶猛,尽管日军伤亡惨重,在丢下一千余具尸体后,日军仍然前进了一小步。

靠五百多只枪要守卫正面达三公里之多的战线,纯粹是抱着决死的打算。被迫与冲过“火线”的日军交战后,炮兵人员近战不力的缺点暴露无疑。他们平时就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又都是短距、轻武器,若不是各炮位不要命的一阵急射,被日军一股突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即使这样,还是有几十人牺牲,他们都是在与日军近战中被对方的远射所击中。往往要消灭一个“漏网”的日军,都要付出两三条生命的代价。

死不可怕,身后临津江阵地有没有巩固才是最重要的。炮兵团的汽车已经跑得远了,如果后方的两个步兵团像这样的步炮联合,兼有地利之便,一时半刻是守得住了。师部的电台都在后方,完全可以通知负责朝鲜西海岸的29军赶赴临津江驰援。

能争取一刻是一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