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交通大建设(上)(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最新章节!
虽然中国军队从绝对数量上来说已经远远超越了近邻日本,但是张汉卿深知,现代战争比的不仅是人数上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战略的突然性和在兵力上的集中能力。
要有效控制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并在国防上达到威慑敌对力量的目的,对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陆上大国来说,机动能力即战略输送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在决定性的战役中投入足够的兵力,批次投入远水解不了近渴的友军只能是添油战术。
不单单军事上的需要,在经济发展中,交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是有句话么“要想富,先修路”。人民政|府第一个非常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即是交通大建设,而它的进行是以关税自主后开始的。
换句话说,是关税自主了,政|府才有经济能力去完成这件举世瞩目的大工程。
关税自主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除日本仍然占据的关东州外,其它地方因为早已实现了海关国有,使哈尔滨在1924年末已稳坐中国海关税收头把交椅,给蓬勃兴起的国民经济发展输入了必要的血液和营养。
中华民国政|府将关税权力收归国有的当年,除东北外,全国形成以上海为首,广州次之的大工业与贸易区。由于对外贸易的增加,财政收入均较去年有大幅度增长,真正体现了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能力,极大地保障了中|央的各项建设。
正是以此为契机,在张汉卿规划之下的中国铁路大建设轰轰烈烈拉开了帷幕。在张汉卿所安排的铁路建设掌控人,却是让人大跌眼镜却又在后来不得不交口称赞的卢作孚。
张汉卿对卢作孚式的人才是不拘一格重用的,尽管他们不是人民党员。但是在建设一个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上,他认为人民党应该有一个宏大的胸怀,兼蓄并储,量才施用,大量吸收党外优秀人士加入到政|府中来。
对党外人员的排挤、恐惧,恰恰是不自信的表现,党的统战部就应该发挥上述的作用。
在民国初期,经过晚清的变局,开启民智,富国强民成为这个民族重新奋起的必然选择。让中国最优秀的一批知识精英以国家兴亡为已任,纷纷主动投身到政治、经济,以及思想观念的全面维新当中,是中国的幸运和人民党的最大成就。
因为在这些知识分子身上,具备了过去历代商人都不曾企及的高贵品格:不计个人富贵,力求民族经济的振兴。
旧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在各大国中是最低的,甚至也远少于印度。而中国铁路又集中在东北,偌大的国家,奉系入关前在关内能数得着的只有区区几条干线:被长江分隔的京汉、粤汉铁路和津浦、沪宁铁路,远未达到贯通的陇海铁路,以及为了运煤而造的石太铁路和青胶线这廖廖几条。
在人民党的领导下,用了三年和四年时间,在长江上架设了武汉和南京两座公路、铁路两用桥后,最重要的京沪线和京广线全线贯通了,这是件了不起的成就。
对陇海线最困难的西线,张汉卿自从进入西北后就开始了筹划,他在西北投下的大量资金及长达五年的储备,让西线甚至比中段更早投入运营。
也因为直系的最终覆灭,使从潼关连接到洛阳成为可能,1924年即在交通委员会的关注下顺利通车,这样,从海州的列车已能直达到兰州,规划中的陇海线全线贯通。
不过,为了连接西北边陲,张汉卿在陇海线的基础上,开始了向西延伸段的研究建设。
之所以是研究建设,是在规划的同时,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行把比较容易的路线开工。等到摸索出相应的经验后,再展开其它路段的施工。这样的方法,在各地进行着。
为了和日本人控制下的南满铁路争夺经济权,老奉系政|府另建的京佳线也竣了工。这条干线从北京起,连接热河省之承德、赤峰,经过通辽,从太平川至大安、哈尔滨,接北满铁路抵达终点站佳木斯,绕过东北重要城市沈阳、长春,成为继京奉(沈阳)线之外的另一条战略要道。
它在太平川与另建的通化----郑家屯支线延伸交错,可以保证在很短的时间内抵达中朝边境的通化、集安一线,严重威胁着日本在东北的军事存在。
由于东北将是中国与日本交手的最前线,因此这条战备铁路修毕,中|央政|府将工业、交通、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内地来,以增强国家抗风险的能力----这与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道理是相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