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网罗(2/2)

可是张汉卿却给出一个新职务:奉天招商局局长,不免令人有想法了。

张汉卿察言观色,知道这个新名词吓倒他了,免不了解释一番:“这个职务,先生肯定有顾虑。实话实说,它是我想出来的。

我们奉天乃至东北,有丰富的煤和铁,可耕种土地放眼全国乃至世界也是数得着的,我们的人口也不少,可为什么一直贫穷?这里当然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因素:日俄势力横行、前清愚民政策影响、国家积弱导致对东北支持力度有限…可是现实情况就是如此,我们再有怨言,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我和家父都认为,唯一能够改变现状的,就是我们自己。放下身段请各界出手,有钱的出钱,有技术的出技术。我们初步计划在奉天成立几家规模庞大的煤铁矿以及各种企业,充分挖掘民间资本,使奉天上下凝成一股绳,等到各种工业规模上来了,健全了,东北想不赢人都难。这其中的关键是找到一个既懂行政又懂金融的好手,又要有很强的人脉,莫先生是不二人选。

这个招商局,直接隶属于奉天巡按使,举凡在奉天建厂建矿,都要由先生过问并统一安排。家父进行奉天改革的直接目的,便是把原本被军队和警察插手的行政和经济事务统筹在一起,以方便先生上任之后减少掣肘。我知道先生素有鸿志,眼前这个招商局长就是实现先生抱负的大好机会。就是为了黎民百姓过上好日子,先生也应该出马。”

效仿刘备的三顾茅庐,张汉卿对莫德惠屡次三番地劝说,并把他对于奉天以至东北未来的财政政策、工业发展前景和自己正在实施的经济办法一一向他说明并作探讨。可行的方案与灿烂的前景让莫德惠感觉到,奉天经济的腾飞指日可待、奉天百姓的好日子即将来临。作为少帅最“看中”(当然是张汉卿的话)的未来政界精英,他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知遇之慨。

莫德惠是性情中人,哪称得起张汉卿这种求贤若渴的鼓动?奉天的人口和经济规模是吉林的两倍以上,能够被张作霖青眼,当然要好过在吉林的职务。关键是他也认为,张作霖非池中物,与其将来再向他靠拢,现在顺坡而下不失为英雄。

不过如果孟恩远知道他是跳槽,难免会生事非,于是莫德惠不动声色,称病辞职,拒绝孟恩远的一再挽留和保留职位的许诺,归家养“病”了。当然,他也是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的人,在此之前,任上的一切事务都交待得有条有理。

归家不到两周,“恰好”此时奉天新成立的“招商局”面向东北招揽人才,莫德惠“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参加了海选,竟然中了!他的病也不治而愈。直到这个时候,孟恩远才明白,他的经济膀臂,是被张作霖挖走了。

张作霖是用人不疑。莫德惠当上招商局长,权柄一时无两:这个新生的官职,全权掌握着省内外的商业资本使用权、产业规划、交通电力等配套设施的跟进、以及部分财政大权。一句话,莫德惠完全可以称之为负责商业经济财政的副省长。

他确实有能力,不但严谨地监督着张汉卿引进的资本、使之如数地用到了建设煤铁矿,还大开方便之门,为它们的顺利迅速投产保驾护航。张作霖和张汉卿原本的意思也是把这些人的投资作为奉天招商的一面招牌,所以在抚顺煤矿、本溪铁矿轰轰烈烈出产及赚得盆满钵满后,来自京、津、唐的商人们都看到了赚钱的机会和对奉天省政|府的信任。

东北建设的雏形就此拉开。

奉天以及东北资源丰富,却空守着丰厚的家当弄不出钱来,还要向外招商引资,这就像捧着金饭碗讨饭,确实让人不爽。但这些矿藏却引得各方觊觎:日本人可以开矿,各省的督军省长可以开矿,中|央的大佬可以派人来开矿,连国内一些有钱的主都可以买块地来开矿,太随意了!

无序开采的另一个后果是矿产数量太多,很快地省内运力不足。为了更快地回笼资金,矿主们开始低价倾销矿产----反正开采容易、加之成本低廉。这种形势不改变,将会形成恶性竞争,影响新入矿的利益,特别是新建造的抚顺煤矿和本溪铁矿。

矿主们富得流油,张作霖手里却没钱,这种情况需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