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二章 地产巨子(2/2)
西药是港府极少几项课以进出口税的特殊商品。
章家为了减税,由欧洲海岸公司将药批给家族的祝兴行,由祝兴行再批给章锦记西药店。
其他药厂行所需药品,也得去祝兴行批发。
同业说章家人心里装了十把算盘,精得神叹鬼泣。
1950年,韩战爆发,章家的西药业务飞跃发展。
当时西方对内地实行经济封锁,内地本来就匮乏西药。
现而内地唯一的药源,只有依赖香港。而三年的韩战,使章家成为巨富。
五十年代初,由于香港人口膨胀,造成房价地价飞涨。
章家认为地产业大有作为,便把投资重点放在地产业。
最初购置的是铺位物业:永吉街10号、9号、昭隆街9号。接着购入麦当奴道8号作为家族住宅。
另外,与日本人合作开办大九百货公司,章家占49的股权。
章玉阶是家族事业的领头人,但是可惜在1959年患癌症逝世,享年才45岁。
二弟章玉麒死得更早,他由政府技术官员转为商人,很快就能独当一面,本可有一番大作为,却在1952年死于不测,英年34岁。
所幸的是,章玉阶死时,家族集团公司已成雏形,业务步入佳境。
老母郭庚健在,长孙及三子四子经过多年的砥砺,已深谙经商之道。
因此,章家的事业仍不断拓展,成效卓著。
章家地产业的大手笔是兴建耸立于中区的联邦大厦、国际大厦。大厦气势宏伟,傲山吞海,在高楼林立的中区毫不逊色。
这之后,章家地产投资均是大手笔,这些大型物业聚起来,就是一座水泥森林。
数十年前,章家一家老少,还趴在狭窄的陋屋,胼手胝足编织藤器,在一代人手中,就创建出家族商业帝国。这其实在富豪辈出的香港,亦不多见。
在之后的家族经营中,四子章玉良显示出出色的经营才华。章玉良在英皇书院读至四年级,香港沦陷被迫辍学,随母逃往湛江谋生。
章玉良是四兄弟中第二位懂英语的人。在香港这块英殖民地,懂英语是处世的一大优势,这种优势再加上他的经营潜质,使得他在商海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章玉良同时也是较早成功地运用借壳上市手法的人。
所谓壳,就是股市的上市地位。有些上市公司因经营不善等原因,资产实际上被掏空,只剩下公司框架,徒有外表,如空壳一般,故叫壳。
壳虽无肉,但壳的虚名犹在,因此壳仍是有价值的。
章玉良就看中一只壳——英人创办的联邦地产有限公司。
该公司往昔财大气粗,今日囊中空空,但昔日的显赫名声却不倒。
章玉良把新建的第一幢大厦换得七百六十四万股联邦地产的股份,大厦更名为今日的联邦大厦。
其后,又把国际大厦端出换取联邦地产的股份。
这样,章氏家族就拥有联邦地产的77股权,堂而皇之人主联邦地产董事局。联邦地产便成为章氏家族的旗下公司。
七十年代,章玉良又以多处物业,换取鼎鼎威名的英资集团会德丰的股份,持股量占该集团的四成。
章氏家族能缔造出庞大的商业帝国,全靠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即经营西药,发韩战“走私”之横财;地利,深植于经济环境宽松的世界自由港;人和,克勤克俭,同居共财。
说到同居共财,其实有很多家族曾都奉行过,但只是权宜之计,创业之初,
财薄势单,只能靠全家族成员上下齐力。
一旦财大资厚,便相对独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即使不相对独立,家族主要成员也都有私房钱,吃饭穿衣,应酬交际,各负其责。
而像李志文家就是如此,李志文的大哥李志武结婚后就搬出去住了。
章家的同居共财,近似远古氏族社会的原始平均主义。家族成员各尽所能,平均消费。
章氏一家四房,全住在麦当奴道8号,其原是二层宅楼,1952年毁于大火,改建为五层宅楼。宅楼分配如下:
第一层:祖堂,一家人祭奠先祖的场所。
第二层:二房章玉麒遗孀崔秀英与儿女及第四房章玉良的子女共住。
第三层:一房章玉阶与妾住一间,章玉阶的发妻李遂意带子女住一间,四房章玉良携妻住一间,三房章王麟与妻谭爱莲住两间。
第四层:先父章祝珊遗孀郭庚所住,另设客房、书房。
第五层:佛堂、洗衣房等。
这栋宅楼鼎盛时,居住了三十余位家族成员。
密集度这么高,只有升斗小民的陋室才这般拥挤,须知,章家是香港的地产巨子,拥有的高楼大厦达二十余幢。
另外,章家在澳洲、澳门也有大型物业。差不多每位家族成员拥有一幢!
这叫作端着金碗去乞讨,空着玉床打地铺。
章家自然不会让物业空着。章家的宗旨是:自用不如出租,家中省出一钱,到外面就可滚出十两。
更令人称奇的,是家族成员对这般拥挤毫无怨言,绝无搬出去独居的异心。
一门之内,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同居有个极大的好处,就是增强家族的凝聚力。
毋庸置疑,章家吃的是大锅饭。家族成员除了商务应酬,绝不到外面吃饭。
每房的成员,也绝不在外面私自打牙祭——就是有改善饮食的口欲,也没有私房钱可支。
有一次,章玉麟随妻回娘家,在餐桌上,章玉麟对菜肴赞不绝口,道:“小灶这么好吃哇!”令娘家的人大笑喷饭。
在香港的豪门中,大锅饭的滋味,只有章家的人最清楚。
大锅饭的优点自不消说,能省下帮佣的费用,更能造成家族的和睦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