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全是好处,没有坏处(上)(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新顺1730最新章节!
“父皇尝言,凡事有利有弊。国公以为,若此路通,于社稷苍生,几利?几弊?”
有些话,太子觉得没必要向刘钰转述。而且皇帝和他私下里说的一些东西,最好也不要外传。
但太子也不认为刘钰就不明白,?估摸着朝中能明白这些事的人里,知道的不说也知道、不懂的说了也未必懂。
关于对统治、镇压的影响,太子只觉眼前这人肯定是懂的。既懂,那就大可不必谈。
刘钰皱着眉琢磨了一下这个问题,想了想,回道:“殿下如此问……若真要说利弊……”
“除却赈济、运兵、救荒等作用外,?着实不好说。”
“但只看赈济、运兵、救荒等作用,其利便足以修这条路了。”
“而要说兴工商等,这个……嗯,有利开矿。除此之外,便不好说。”
他倒不是想要避开不谈“松苏先发区的货物涌入对内地传统小农经济之影响”的话题。
主要是这件事是真的不好说。
工商业这东西,其实就是那么回事。成本低,原材料便宜,就有竞争力。
大顺的传统纺织业,织,极其顽强。
配合着大顺的印度战略,这就会造成一种特别有趣的局面。
真要是把铁路修起来,从印度运棉花,运棉纱,再沿着铁路售卖,基本上能把大顺原本的棉花种植业彻底消灭掉。
如果一切不正常,海运没有那么早兴起,?以及大顺的松苏地区没有完成先发的话,?要是这条铁路在这种情况下修起来,倒是真有可能早就沿线一些城市的工商业发展和转型。
比如说河北地区,?完全可以种棉花,织布,往内蒙、关东等地去售卖。这当然会形成一个不小的产业链,不说能富裕很多人,但是至少三五個县的工商业勃勃生机,是没啥问题的。
但现在的情况,那就不好说了。
东北的棉布市场,是松苏的自留地,河北现在就算开始种棉花,也争不过松苏。
蒙古地区,也差不多,棉布之类走天津、至京城,再到张家口。
所以河北地区想要发展棉纺织业,基本是没戏了。
毕竟修这条路的前提,就是大顺夺取了印度。而夺取了印度,意味着刘钰会想方设法把印度原材料化。
印度的棉花产出,棉纱产出,是拢在松苏资本集团的手里的。
当然大顺的情况非常的特殊,卖布,?基本上卖不太动。
因为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村妇女的闲暇劳动力时间,?几乎可以算作是“免费”的。
理论上,只要花比布便宜一点,那就肯定琢磨着买棉花自己织布,哪怕只便宜一点点。因为劳动力不值钱,闲着也不可能增加产出,所以哪怕只有微薄之利,她们也会尽量选择买棉花、买棉纱,不到万不得已不太可能去买布。
松苏地区先发一步,又把控着原材料,加之这些年一直牢牢把握着东北和蒙古这两个市场的自留地。
故而这种情况下,刘钰对河北地区能发展出来纺织业,感觉比较难。
再往下的河南……经济作物的话,其实也就还好。种点芝麻、种点黄豆什么的,差不多能卖出去。
过了黄河,若真到汉口,江汉地区,这也不好说。
关键在于,松苏资本集团在印度的劫夺,能到什么程度。
棉花价格只要比汉口地区低,那么汉口地区种棉花就是痴心妄想。
历史上,汉口地区的棉花种植业有过短暂的发展,但这个发展的前提,是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且英国和欧洲正处在高速工业化阶段,使得棉花的价格日日提升,这才导致了汉口地区的棉花种植业发展。
问题是在刘钰看来,就算大顺在南洋都护府的那群人一夜之间都降了智,印度被拿下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这种情况下,棉花价格,至少在国内,是压根贵不起来的。
既然能修铁路、造机车了,其实距离蒸汽船也就更近了。汉口到松苏地区的“距离”,将会被拉近许多。
在这种情况下,是从松苏买棉纱,在汉口建纺织厂合算呢?
还是在松苏直接干纺织厂,往汉口售卖合算呢?
这不是个市场问题,而是各地地方官员怎么看的问题。
换句话说,大顺将来有没有可能出现国内的关税?
朝廷政府是什么样的态度?
是支持全国的统一市场?
还是保持各地的关税,维系各地的利益?
但要细说这条铁路能否促进沿途的商品经济发展,实际上是可以的。而这里面的关键,就是皇帝怎么看待经济作物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