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 中庸之道(2/2)
“润之,你是少年得志,又先后在京中和云南任职,想必已经磨炼的越发成熟了。虽说你也经历了一些战火的考验,也在生死之间徘徊过,但人这一生比这艰难困苦的境况所在多多,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面对艰危时豁达冷静的智慧,不足以应对这无休无止的考验。”
“以你现今的位置,必须学会韬光养晦,不管是沉下心来做学问,还是经手朝廷的各项事务,既要兢兢业业、查无遗漏的做好,更要时时刻刻的做到左右逢源、与人为善,切不可刚愎自用啊!”
李翊连忙恭谨的回道:“晚辈谨遵教诲!”
周杰点头道:“难得老夫今日心怀大开,那我就再讲一个典故给你们听。呵呵!这个典故里的人物,就是现今的当朝中书侍郎王定保王大人,他可是一位天纵奇才啊!他中进士的时候只比我晚了六年,但是他当时却只有十七岁而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少年天才。”
“哦!他和我一样,也在同一年离开了洛阳。我是携家远走岭南,而他却是就任邕管巡官。当中原丧乱之时,失去了依靠的他本欲托庇于楚国,却不为楚武穆王所用,只好客居岭南,却不想反而为烈宗皇帝所看重,从此在岭南落地生根。”
“我要说的这件事,却是咱们大汉建国时的趣闻。当时的王定保,已经是大汉前身的清海节度判官了。”
“那时候,当今皇上还只是清海节度使,一心想要大梁朝廷加封他为四邻都统、南越王,但是大梁朝廷却坚不允准,惹得陛下龙颜大怒,因而产生了自立为帝的念头。”
“虽然有了这个设想,但是陛下最忌惮王定保会坚决反对,所以想了个办法,安排王定保出使荆南,在他离开国门之后,立即张罗建国之事,数月之间典章俱备,建国号为大越,陛下也登基做了皇帝。”
“王定保出使之后总有回来的时候,陛下深恐他回来后面斥指摘,特派工部侍郎倪曙去迎接他,告诉他大越建国之事,目的就是让他提前有个心理准备,省的回到朝中当面直斥其非。”
“没想到王定保得知这种情况后,非但没有一点指责的意思,反而对倪曙说‘建立国家应该规制完备才行,可我看到边关上还有‘清海军’的门额,这不会是考虑不周造成的吧?难道就不担心别的国家会取笑我们吗?”
“倪曙回来后将王定保的言语告诉陛下,陛下哈哈大笑道‘朕一直担心王定保会坚决反对,没想到他能这样做,他说的没错,还是朕考虑不周啊!’经过这件事以后,皇上反而更亲近王定保了。”
“所以说,王定保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他知道木已成舟,即使他再坚定的反对也于事无补,因而他采取了及时顺应形势的策略,不但将立国争议消弭于无形,反而在皇帝心中取得了好感。”
“此事后不久,皇上就任命王定保为尚书左丞兼兵部侍郎,并进爵为平远侯,成为大汉初年的三公七侯之一,可以说皆大欢喜啊!”
听到这里,李翊算是明白了周杰述说这个典故的意义了。无非就是说明过刚则折、柔能克刚、退一步海阔天空、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样林林总总的意思。李翊虽然不是完全认同,但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有一定道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