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出访通海(2/2)

来到近处,李翊连忙下马与段思平见礼。

段思平亲切的握着李翊的手,大发感慨道:“段某一直想与李大帅对坐良晤,可惜多次失之交臂。今日承蒙李大帅光临蔽地,正好了了我好大一番心事。哈哈!只不过,李大帅乃是饱读诗书、文才武略杰出之士,而段某不过是一山野匹夫,没读过几本书,所谓的对坐良晤,段某也只能有听的份了。”

听他说的幽默,李翊也是会心一笑道:“段大帅过谦了。当今之世,谁不知道段大帅文治武功均是当世无匹。以通海一地之力,独抗倒行逆施、穷凶极恶的大义宁国,更是让人赞佩不已。自打我来到云南,就对通海如此顽强的挺立不倒疑惑不已。”

“大义宁国虽然早已经朽烂不堪,但穷兵黩武之下,军事实力却未受大的折损,而通海虽为正义之师,但毕竟地域狭小,兵员有限,今以小搏大,并屹立多年不倒,而且还常有胜手,却不知是何道理呢?”

段思平闻言,微笑着沉吟不语,继而苦笑道:“李大帅开门见山,的确是一个爽快之人,你问的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我在多年来苦苦探索的道路上常常想起的问题。通海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实属不易,此中辛苦又有谁人能知,说起来真是一言难尽啊!”

段思平携着李翊的手,慢慢的向前走着,一边感慨道:“二十多年前,我父亲还在南诏清平官的位置上,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按说也是炙手可热。谁知道那杨干贞迷惑幼主,攫取兵权,并假传圣旨罢免了我父亲的官职,贬黜到通海这个地方。”

“那时候我只是个小小的武官,也随父亲迁到此地,当时全家十几口人,只带着褚、卫、吕、万四大护卫,而且我父子的薪俸已经全部扣除,只靠着我娘的体己钱勉强度日,可以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后来杨干贞篡国自立,仍然对我父亲放心不下,多次派人前来暗杀我们父子,必欲除之而后快。只是我们在四大护卫的保护下,以及通海人民的全力支持下,多次侥幸的躲过了杨干贞派来杀手的刺杀,从而渐渐的在通海站住了脚。”

“我父亲本就谦和宽厚,信奉佛家真言,对本地百姓推衣衣食,关爱有加,逐渐的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就这样,经过我们多年的努力,通海经济日新月异,誓死效命的将士也越来越多,数年间已是略有小成。”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真心爱民,为老百姓谋利益,保持政令畅通、公平公正,才能使人民真正的拥护你、支持你,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说句到家的话,我也是看准了这个方向,也才能这么多年立于不败之地啊。”

李翊听到这里,感同身受的道:“成大事者必有所依。无论何时何地,只有紧紧依靠当地百姓,才能有多成就,这是自古以来颠扑不破的真理。段大帅以史为鉴,以民为本,使得民心悦服,将士用命,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