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南怀仁 ——地理篇(2/2)

南怀仁于1674年(康熙十三年)完成了《坤舆全图》的绘制。

该图系木刻、着色,由两个半球图组成。东半球为亚洲、欧洲和非洲;西半球为北美洲和南美洲。半球图的直径为150厘米,即比例尺为1:1700万。整个地图分成八长幅(每幅约为180厘米*50厘米),东西两半球各占三幅,头尾文字注记占二幅。

该图采用球极平面投影,这是在欧洲16世纪晚期和17世纪初期流行的地图绘制方法。图上经纬线均以十度划分。本初子午线通过顺天府,东、西半球线连续标度。纬度以赤道为零度,有南、北纬之分。图上还有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线。

《坤舆全图》的幅面很大,除主要部分表示各大洲(亚细亚洲、欧逻马洲、利未亚洲、亚墨利加洲、墨瓦蜡尼加洲,以及新阿兰地亚)之外,南怀仁在图的四周分布了14大段注记文字,解释自然现象,尤其是气象现象。

它们的标题分别为:论四元行、论南北极、地圆这研究、论地体之圆、论雨云、潮汐之理、论风、海潮、论气行、论海水之动、论地震、论人物、论江河、论山岳。

图上还有带注解和说明文字的地名,以及绘有欧洲不同类型的帆船、陆上和海中的珍奇动物几十种。

南怀仁在《坤舆全图》的注记文字中,宣传了自然地理方面的许多知识。

他解释了因地球是球体而具有的各种自然现象,因月球环绕地球运动而引起潮汐的周期性消长,雨和云系大气中水汽凝结而成,风和公海上影响航行的季风的成因,各地不同的气候状况导致了文化的地区性差异,以及江河的起源、山岳的形成、空气的运动等等。

南怀仁还批评了中国人对自然现象的迷信观念,如有关月食和地震的错误说法。

《坤舆全图》上注记内容与《坤舆图说》内容之间的关系,有许多是完全相同的,也有一些作了增删和修改。

南怀仁的《坤舆全图》与利玛窦的《坤舆万国全图》一样,是来华耶稣会士绘制的最具影响的世界地图。

南怀仁在地理学方面,除了编撰著作、绘制地图之外,还参与实际的勘测工作。

早在他制造天文仪器之前,他与其他传教士,就制作过一个测量路程的器具——里程计,于1669年4月4日(康熙八年三月四日)进呈皇帝。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南怀仁又制作过一具。于测量距离之外,他也注意到经纬度的测量。在《仪象志》卷三和《仪象图》图一О一、图一О二,南怀仁描述了在陆上和海上测量经纬度的方法。

南怀仁两次随驾巡幸各地期间,沿途进行天象观测以及各地北极高度的测量,其工作成为日后大规模的地图测绘工作的先导。

南怀仁还主持过京郊万泉河的疏浚、京城内外牌楼街道高低的测量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