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2/2)

所以他抛开政府独自施行这一个政策,在财力上并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徐宁刨除徐家的继承遗产之外,自己所私有的遗产就拥有一家全国最顶尖的医院,每年接待的都是各个地方的议员,富商以及官员,每年给徐宁带来数十万贯的财富,同时还通过这家公司,让徐宁跟药品研究人员有着不小的关系,全国有许多家制药厂和研究机构都有徐宁的股份,这些股份大概就价值四百万贯以上,除此之外,他还有一家贸易公司,以及一家风投公司,所谓风投公司,就是风险投资,专门给那些有想法,但没有资金的创业人提供资金来创业的公司,因为徐宁的眼光很准,所以这家公司所看重的公司,十家里面便大概有三家可能成功,这在风投领域已经是极高的比例了,所以徐宁每年通过这两家公司,大概就能赚取三百万贯以上的财富。

而这些只不过是他的私有的财富而已,除了这些自己积攒下来的财富之后只属于徐清的徐氏集团,这个价值七千万贯以上的庞然大物,徐家触及全世界各个角落的跨国公司,还有百分之十的股份在徐宁的手中,这才是最为重要的财富,有着这么一大笔财富,除了极少数的一百多个人以外,可以说全世界也没有比徐宁更加有钱的了,所以这套政策,他完全可以依靠自己便完全执行下去。

这也让他在东大陆确定了自己的地位,毕竟任何一个人能够拿出这么一笔钱来,其他人也无话可说了,同时徐宁还保证,将会把自己公司的研究中心分出一个分部搬到东大陆来,给这里的大学研究生提供一个研究的场所,以提高东大陆的科研水平,这让许多东大陆的学生都感到很是兴奋,在这里,因为条件的简陋,所以研究所的数量远远不能与本土相提并论,许多优秀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因为现实的关系,只能选择去跟自己的专业不对口的公司上班,这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生活中不大不小的挫折,而徐宁的研究所起码能够为上百人解决他们的工作问题,这当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如此一来,算是通过这些研究所和教育机构,成功买通了东大陆的知识分子们,至于那些文学创造者和记者,编辑们,徐宁也必须给他们一点好处,如此才能堵住他们的嘴巴,不然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有他们在旁边叽叽歪歪的,便是有什么好的政策和方法,也会被这帮人给搞臭。

徐宁在汴京的时候,可是看到过那些人的笔杆子到底有多么的厉害,他们可以把一件好事说成是坏事,他们可以把一个好人说成是十恶不赦的人,他们可以把一个普通人捧成英雄,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舆论,把一个英雄变成一只狗熊,这种能力着实很可怕,但碍于东大陆的人民对于言论自由的重视,所以徐宁不可能在此刻,立刻限制新闻的言论范围,这会让他的名声不太好听的,就像是赵曙这样的人物,也是在统治基础稳固之后,才以假新闻的名义,封掉了几所报社,然后通过自己的资本,进入媒体业,从而控制住了舆论,但那时的他已经在民间,尤其是汉族们的心中拥有了充足的威望,所以媒体根本无法瓦解民众心中,赵曙这个高大的形象。

而徐宁可还不行,他如今才刚刚平息了东大陆的暴乱,人民虽然对他还挺感激的,但这种感激只是一时的,毕竟暴乱其实并没有造成太大的伤亡,尤其是对于大城市而言,而大城市,往往是媒体发展最为迅速的地方,也是接受媒体资讯最为广泛的地方,像工业化的国家,往往革命是从城市爆发的,无论是英国的玫瑰革命,还是法国的巴士底狱,又或者是苏联的建立,全部都是从城市走向农村,因为都是工业化国家,在城市中聚集着大量的人口,通过城市来影响农村,这是工业化国家革命的路径。

而在中国,人们通常听到的都是农村包围城市,这一点在如今则行不通,以前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人口占据国家的大多数,他们是接受不到大城市中的先进讯息的,所以跟他们讲大城市的人才懂的概念,如同法治,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思想,他们是听不懂的,天地君亲师,这才是他们信奉的概念,所以要改造他们,必须要从改造思想开始,而谁能获得农民的支持,谁就能够得到天下。

而在如今的宋朝,用这一套显然不行,农村人口是多数,但城市人口的购买力惊人,且舆论能力强大,就像现在的上海,人口不过两千五百万,但却能够影响全国,如今的东大陆虽然还没有一座城市达到这等规模,但大城市才是东大陆的核心,这一点,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是徐宁管理的重中之重,而城市在这一次的暴乱中,并没有造成太大的骚动,毕竟这里被重兵把守,根本不可能有人能够攻破这里,除非是动用大规模的军队,可这些有色人种哪里来的大规模军队呢?

所以大城市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这就让徐宁很难对其中的人民产生太大的作用,而这些报社的主要顾客没有被影响,自然他们对于报社也就还是比较信任的,起码比起徐宁这个初来乍到的人来说,他们更相信所谓公平的报社,所以在这个时候,徐宁还不会动他们,但是舆论是一个新的时代中,必须要掌握的一个东西,即便短时期内不能掌握,但也必须要手中握有这样武器,以此来能够与原本的舆论形成对抗,所以徐宁在处理妥当一些琐事之后,便立刻安排人马在东大陆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报社,发布报纸,从而通过言论来影响人们对于自己的认可程度。

当然,这不是一种骗人的手段,徐宁作为一个有志向的人,这点底线还是要有的,他不会用报纸去吹嘘自己根本没有的才能,他之所以要建立报纸,只是希望把自己这么做的真实原因告诉给众人,他在汴京工作的时候,就曾经看到过,有的人明明干得很好,但因为没有人给他宣传,所以他即便得到了上级的表扬,但民间对于他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人知道,而社会风评不好,自然也让他很难升官了。

而另外一个人,明明只是做出了一丁点的成绩,但因为身后媒体的吹捧,明明只有一分的成绩,最为应是被捧成了十分,然后得到了朝廷重用,从中也让各个官员看到了舆论的重要性,因为朝廷评判一个官员到底行不行,很大程度上在以前便仅仅只是取决于考官的口述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