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2/2)

同时工业化的新大陆,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这些工厂此刻搬迁,不禁能够享受朝廷的优惠政策,同时土地的价格也十分低廉,而承接下宋朝本土的大量工业,也让新大陆的发展日益繁荣起来。

许多小城市慢慢开始蜕变,中型城市开始出现在新大陆这片土地上,而在这个过程中,张青北裹挟民意,终于完成了对于五大陆的选举,成为了五大行省第一位总督,而他下达的第一条命令,就是修建纵贯整个五大陆的铁路。

张青北十分清楚,随着战事的停止,一轮大发展必然将随即到来,在这轮发展之中,如果想要抓住这个机会,交通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谁能拥有更好的交通环境,谁就能够发展起来,这是十分关键的一点,而五大陆本身土地面积就要超过西大陆,在人口上也有着不小的优势,若是能够在交通上,超过超过西大陆,其吸引能力,便不会比新世界城更加小,要想富,先修路,对于这一点,张青北十分清楚。

而在此之前,他本来就有对整个新大陆的规划,如今不过是把西大陆和中大陆去掉了而已,所以立刻能够执行,在中央政府的调控下,大铁路修建计划便正式开始了,而另一边的赵曙,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时机来修建铁路的。

更何况他们的位置本身要比张青北好得多,紧邻太平洋,对面便是本土,所以产业转移,往往会优先来到西大陆,而不是遥远的东大陆,只要赵曙能够修建起高速公路和铁路,就必然能够承接更多的工业。

这跟地理位置有着很大的关系,就像现代美国最先发达起来的地方是纽约一样,就是因为纽约靠近大西洋,而在大西洋的对面,便是人口繁密的欧洲大陆,而另一侧的加州,则要等到西部大开发之后,以及太平洋对岸的亚洲等国强大起来,才慢慢开始发达起来,这其中便又地缘效应的作用。

这一点是张青北无法抗衡的,在吸引工业上,他的地盘确实不比赵曙那么的好,地理位置基本没有任何的优势,所以张青北也只能更加依赖于欧洲、非洲的殖民地人了,至于高端人才和工业,则需要利用政策和理念来吸引,比如说更加自由的研究氛围,更加自由的招工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来让五大陆在争夺工业的过程中,获得胜利,第二点便是重视教育,张青北担任总督之后,立刻便宣布将一部分钱拿出来,修缮学校,帮助基础学校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老师的工资和学生读书,而对于高等教育,则采取补贴的方式。

补贴的原则是,只要大学之中有一个本土重点大学的硕士,那么该学校每年就能得到政府给予的五十万贯教育补贴,而硕士本人,则将得到二十万贯的初期研究经费,如果研究有成果,则可以视情况继续增加。

至于如果有本土重点大学的博士,则将给予一百万的教育补贴,博士本人则得到五十万贯的科研经费,同样可以随意使用,政府只需要一份简单的报告就行了,不会进行任何的干涉,只需要博士带一带学校之中的学生,作为研究生就可以了。

至于如果能够招募到重点大学的教授,也就是科研院的人物,那么该大学将直接得到三百万贯的教育经费,至于教授本人的经费,则接近于无限,视其研究项目而定,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那些高级知识分子来到东大陆发展,这是张青北需要做的,既然工业很难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超过西大陆的势头,那么在科研上如果能够超过,那么东大陆的各行省就能获得一些高科技领域的投资也说不定。

无法攻占工业,那么试着攻占一下高科技领域,这也未尝不可,尤其是在科研人员过剩的情况下,如果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自己的地盘上工作,从事研究,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张青北的经历让他能够明白,什么东西对于一片土地来说最为重要,科学无疑是第一生产力,而对于这一点的理解,赵曙显然没有张青北那么透彻,他就像是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人一般。

只觉得工业化很厉害,但对于工业化为什么厉害却没有任何的想法,而张青北不同,他等于是看着工业化在自己面前发展的,所以他十分清楚的知道,工业化之所以能够发动生产力,其内核便是因为他的科技含量是农业社会,农耕时代所远远不能比拟的,而这正是工业化的力量。

所以,如果想要发展新大陆,想要使新大陆更加强大,就必须发展科技,不然若是一直承接本土的落后工业,那么新大陆也只不过是本土的附庸而已,并不可能真正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势力。

这是张青北所不满足的,他之所以要站出来反对赵曙,就是想要把自己的思想通过新大陆宣扬出去,这个世界上,本不应该只有一种制度,既然如此,那么新大陆就绝对不能成为本土的帮佣,而是应该另辟蹊径,而这个方法,就是尊重科学,发展科技,这就是张青北的想法,所以对于各大学,他等于是开出了最为优厚的待遇,让他们去招揽科学家,至于结果如何,这就只能看天意了,而此时整个新大陆的局势也渐渐趋于平缓,一轮新的发展,即将到来,至于谁能在这次发展中独占鳌头,就各凭本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