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对未来的恐惧(2/2)
说完这番话,外星人便离开了,在此之后又过了几十年,便到了2050年,在这一年,中国科学家丁一成功研制出了脑电连接系统,可以让人脑完全连接进入电脑,从此以后,人类的所有数据、过往和记忆都可以拷贝到电脑中去,从而实现人们在虚拟世界中的遨游,这项发明获得了全世界的赞誉,而这时外星人找到了丁一。
他看着丁一说道:“你的研究让我非常失望,你放出了一个可怕的怪物。”
丁一面对年轻人的回答,不解其意的说道:“我的研究可以让人们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做到一切想做的,所有的人都将是自己世界的统治者,这难道不好么?”说着年轻人便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了丁一听,听完年轻人的叙述,虽然觉得年轻人是在说胡话,但丁一还是答道:“那你觉得今天是人类的什么节日。”
“我不知道,丁一教授,你现在的作为,只会让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与网络之中,在此之后的数十年里,街上的行人会越来越少,城市会慢慢被藤蔓覆盖,人类很有可能只在地球的一角汇聚在底下的几百台电脑之中,而在这些电脑里,则装着几百亿的人,和他们的喜怒哀乐,到了那个时候,将没有一个人会继续仰望星空了。”
“那又怎么样呢?太空有什么好的?在虚拟宇宙之中,你将可以获得所有的一切,又何必浪费精力去探访宇宙?”丁一很是不屑的说道,而年轻人则叹了口气,并没有对丁一恶劣的态度有所反应,他说道:“在这几十年里,我离开地球探访了无数的星球,有蓝的,黄的,红的,每一个都像是一个子宫,智慧生物在其中孕育成长,飞向太空,却沉溺与虚拟世界之中….”
而就在众人不以为然的窃笑声中,年轻人离开了,当他走出会议室的时候,他的背影显得格外苍老,因为他知道,当人类不再仰望星空的时候,文明就会像荷塘上的萤火虫一般,一闪一闪最终消失在暗夜里。
走出研究所的外星人,最终向设置在月球的中转站发出了一条信息,“地球纪元1961年4月12日,疑似诞生节取消,2050年10月5日,确定为重大节日,暂命名为:流产节。“
这个故事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人类沉溺于虚拟世界从而毁灭的故事,故事中的外星人在文章中以G作为代称,而可以肯定的是,这个G应该就是刘慈欣自己了,作为一位中国科幻界的扛鼎大牛,世界科幻界近几年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家,他对于人类的未来也深怀恐惧之心,而之所以普通人类却对此大大咧咧,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知道的太少而已,对于他们来说,人工智能尚且姚远,更何况虚拟世界的真正降临呢?
但现实却远远超过了人类的想象,在2008年之前,对于智能手机,大部分人有可能听都没听过,大部分人使用的还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翻盖机,滑盖机之类的手机,当时的手机能够装一个QQ就了不得了,至于那些APP是根本不可能运行的,可现在呢,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而他的功能也逐渐拓展,到现在几乎可以做任何的事情,而这中间才发展了短短几年,不过十年而已。
还有无人驾驶汽车,这在以前也是很难想象的东西,可现在呢,即便是在中国,也已经开始慢慢进入实验阶段了,其他还有电动汽车也是如此,这些东西在之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现在却都慢慢得以实现,这便是科技的力量。
科技的发展永远不是直线型的,而是一条斜线,在最开始的时候,斜线的幅度很低,他是慢慢上升的,而等到科技开始从工业时代开始,人类的科学领域发展便是犹如火箭一般直接成了一条直线,其倾斜度越来越大,从文艺复兴到工业时代,总共花费了三百年左右的时间,而从工业时代到电气时代,则只用了短短一百年不到的时间,而从电气时代到计算机时代,则是用了八十年不到的时间,而从计算机时代到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又需要多少时间呢。
如果知道这些,并且有清楚的计算,人们就能知道,其实科幻中的未来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在许多人的有生之年,都有可能看到,甚至是触摸到,只要知道了这一点,除了不正常的人,大部分人心里都还是会有恐惧的,就像人类害怕死亡一样,为什么会害怕死亡,就是因为死后的世界从来没有人知道是什么模样,所以人们畏惧死亡,害怕死亡后的世界是一片虚无,又或者是炼狱,未来也同样是如此。
人们之所以憧憬未来,是因为知道未来的美好,但若是人类已经因为科技的进步而无法预测未来的时候,又会怎么样呢,如果世界变成了刘慈欣笔下的虚拟世界了,那么这个世界会美好吗?又或者是因为核大战而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个世界又会美好吗?
没有人可以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而在许多人的眼中,其实大多数人都觉得人类的未来是悲观的,资源缺乏,社会矛盾突出,人类繁衍生息在这地球上上百万年的时间,却依旧没有离开地球这个摇篮奔向宇宙,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一大批科幻作家预言人类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就应该具备了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的能力,可六十年过去了,人类甚至再也没有登上过月球,至于其他的星球,也就更是痴心妄想了。
人类似乎已经真的如刘慈欣所说,被困在了地球上,面对虚拟的世界,选择了不再仰望星空,而是彻底成为一只萤火虫,缓慢的消失在地球这片巨大的森林之中,这样的结果,无疑令人不寒而栗,而此时的宋朝也是如此,时代虽然不同,但人们面对未知的恐惧却是相同的,大概也只有不通人事的小孩儿可以初生牛犊不畏虎,对于成年人们来说,未来的恐惧,有时要远远大于现实社会对他们的恐惧,所以徐清自然不可能这么直白的将这些道理告诉给他们,只能去想一个新的道理,来阐述自己的想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