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重生后又见孙雅(2/2)
而肖邦练习曲Op.10No.12,
这首乐曲悲愤、激昂,曲调忽而上升,忽而急剧地下降,发出猛烈的咆哮,像一匹烈马在感情的波涛里搏斗、奔腾。这首乐曲充满了刚毅、坚强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以人们通常又把这首钢琴曲称作《革命练习曲》。全曲自始至终贯穿在愤怒激越和悲痛欲绝的情绪之中。整个音乐形象是通过左手奔腾的音流和右手刚毅的曲调相结合而体现出来的。主题后半部分具有明显的宣叙调特点,仿佛倾诉着内心的苦痛。乐曲中段,附点节奏级进上行的呐喊式的音调,在急骤起伏的伴奏声中一再重现,使乐曲情绪越来越激昂。尾声出现了蕴含悲痛的曲调,寄托了沉深的忧郁和哀思。简秋心右手的旋律忽而强忽而弱,张弛有度,把整首曲子的愤怒与悲伤表达的淋漓尽致
弹完这个曲子后,简秋心把手放在腿上,稍微休息了一会,慢慢调息,才开始了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演奏: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悲怆》,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第13号,创作于1798年至1799年初,作品献赠给他的赞助人与仰慕者利赫诺夫斯基王子。本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之顶峰的杰作,也是因其戏剧性的优美旋律而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无论在内容、旋律和结构等诸多方面,都渗透着一种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这也是贝多芬等德国音乐家共有的特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悲怆》是贝多芬奏鸣曲中唯一的标题音乐,由他本人亲自写上标题的作品。本曲一共三个乐章,而简秋心演奏的则是本曲的第一乐章:第一乐章,c小调,极缓板,转辉煌的快板,宏伟的奏鸣曲式。开头是一段相当长的充满悲怆情绪的极缓板,后转为快板,依旧悲怆的旋律中透露出一丝坚定。广板的引子充满古希腊式的悲剧气氛,雄辩的语调具有巨人的气概,绝无儿女情长似的缠绵悱恻,对命运的激愤之情和身处绝境却刚毅不屈的气度使听者热血沸腾。简秋心将第一段的悲壮豪迈演绎的淋漓尽致,而后面的段落又十分的活泼快乐,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在这首曲子当中不停地翻转交织,而简秋心非常努力地、极力地去做每一个对比,又使这首曲子充满了戏剧性。
最后,则是肖邦的第一叙事曲,这首曲子和那天弹的几乎一模一样,但如果仔细听,仍会感觉到一些不同,那天的第一叙事曲,简秋心主要突出的是悲伤的第一主题,然而今天,简秋心主要突出的却是唯美欢愉的第二主题。当简秋心在最后一个重重的G音中结束了今天的弹奏时,孙雅和沈沧澜都情不自禁的站起身鼓起了掌,掌声结束后,孙雅绽出一个微笑问道:“秋心,你,愿意随我一同学习钢琴吗?”简秋心突然有些激动,但仍然绽出一个和孙雅一模一样的微笑说道:“我愿意。”
[sp=6./../v.=6./../v.swf]
[sp=6./Fjg../v.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