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此乃民意(2/2)

百姓的怒火最终化作了纷乱,始于西京,不到十日便波及了高丽全境。

王诵早在西京骚乱骤起之日,便点头同意了继续从大周引进石炭的方案。但这场骚乱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反而是越闹越大。

渐渐地,除了百姓之外,不少商团也加入了骚乱队伍,他们抗争的理由是,高丽碍于大周附属国的地位,不仅处处受制于东女国,还在与大周、吴哥、室利佛逝等国商团的竞争中,屡次错失与扶桑洲诸国通商的资格。

高丽商团便将原因归咎于高丽王,认为是其阻挡了高丽成为大周直辖州府的机会,让高丽处在这等不上不下的尴尬地位。

很显然,在王诵被迫点头之后,这场骚乱反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背后定有看不见的推手在兴风作浪。

数日之后,要求高丽王退位,将高丽拱手奉送给大周的声音,出现在了西京城内。王诵听后,终于明白了背后之人,之所以搞出这许多事,其意在于他。

这日,以韩彦恭为首的高丽朝臣,请王诵依民意退位,并且言道几位在大周朝堂有所建树的高丽官员,定会为他在大周天子面前说好话,保他一世荣华。

韩彦恭说的,正是蔡忠顺、庾行简、金致阳等人,他们凭借科举入仕,已在大周朝堂站稳了脚跟,本不愿插手高丽之事。

不过眼下如有机会,能将高丽变为大周领土,他们心里自然是一百个愿意。

若是高丽成为了大周的州府,他们因熟知高丽习俗、语言,定会成为吏曹院考虑派往高丽任职的第一批官员。

“原来你们打的是这个主意,高丽王室因倭寇之乱,仅剩孤与堂叔。后孤从父王手里接过高丽王位之时,你们可都是站在孤这边的。时过境迁,你们竟然也成了‘乱臣贼子’。”

“大王言过了,让大王退位乃是高丽民意,我等只不过是顺从民意而已。”

韩彦恭此话,三下五除二便将王诵扣在他头上的帽子,转移到了民意二字上。

“既然蔡忠顺几人说了,愿意在大周天子面前为孤说好话,他们怎么不敢与孤当面对峙,孤倒要听一听,从他们的嘴里能说出什么好话!”

……

高丽君臣明面上的第一轮对峙,以韩彦恭等人略输一筹而收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就此放弃。此事过后,反而更激起了高丽文臣的战斗力。

王诵自知,到了今日这般田地,高丽在已无武将支撑朝局的情况之下,文臣所请即是高丽“民意”,他们想要凭借此等毫无根据的说法,将他拉下王位。

王诵势必不会如他们所愿,宁可玉碎,不为瓦全,让他拱手将高丽先祖打下的基业相让,纯属妄想。

高丽朝局的变动,也引起了驻高丽军队的注意,杨延昭不知此事是否经过了朝廷授意,只能先将此消息传递给了枢密院核实。

“高丽文臣逼王诵退位?这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