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京都风雨 第十一章:封赏(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独断江山最新章节!
至于为什么选择摄政和垂帘共存,这一种折中的办法,也是在两宫太后和齐王之间的一种平衡。暂时来看,两方对这样的体制,都表示满意。
有了这样一个宗旨,剩下的事情就是召集王公大臣、六部九卿、翰詹科道,集议垂帘的章程。这是需要时日的事情,急也急不来,倒是另外两件事,必须马上处理,拖不得了。*-
一是枢臣的人选,由齐王开了六个人的中枢大臣名单,呈送两宫御览。名单上的人,是齐王,贾旭,徐文缃,林律榛,姚源霖,彭睿孞。其中姚源霖也是反对王彧的健将,得了这个职位也算是题中应有之义;而彭睿孞,超级擢为中枢大臣,自然是为了酬庸他潜伏云河,居中调度,机谋百出,终于打倒王彧的功劳。
第二件事,是议定六位辅政大臣的罪名。既然案子是比照谋逆来办的,那么领头的王彧就绝无活命之理,其余的五人也该各有应得之咎。
杀王彧,在西太后看来,是大快心意之事。王彧当时在云河跋扈不臣,断绝宫禁,逼得两宫俯首认错的情形,她至今想起来,仍然是恨意满盈。但为了表示对齐王的尊重,她还是问道:“照律例的话,,该得个什么罪呢?”
“回太后的话,依大夏律,矫诏窃政是谋反的大罪,不分首从,皆领凌迟之罪。”齐王大声回道。
要活剐?不仅东太后脸色变得刷白,就连西太后自己的手,也抖了一下。
“这……是不是太狠了一点儿?他怎么的也算是勋贵,律例不是有议亲议贵的说法么?”东太后迟疑了一下说道。
“谋反之罪,不在议亲议贵之列!不然……”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两宫太后已经明白了。能矫诏窃政的,本来就非亲即贵,若是一个平头百姓,大约也轮不上他来“谋反”。在这样的情形下,若是还要“议亲议贵”,那就等于说连“谋反”的大罪都可以轻轻放过,何以收震慑之效?
“看怎么能减一点吧。”西太后的本意,是杀掉王彧就可以了,凌迟之刑毕竟太过残忍,她不愿意给人留下一个刻薄寡恩的形象。于是按着“恩自上出”的说法,将王彧定了斩首。
剩下的五个人里面,两位太后和齐王,独恶杜袂。他替王彧他们出了不少坏主意,包括意图劫驾的那一回,若不是秦禝赶到护驾,结局如何就难说了。可见杜袂罪行的程度,实在不下于王彧,照理,也该难逃一死。然而——
“他是杜师的儿子。”齐王轻声说道,两位太后得了这一个提醒,不做声了。
这是明摆着的,先帝能得大位,全靠老师的帮忙,不然眼前的齐王,当年就会成为皇帝,那两宫太后的身份,就不过是四王府的一位王妃和一位侧妃罢了,哪有今日之尊?因此无论如何,不可以把这位杜师傅的儿子一刀杀了。
在两宫太后而言,是不可杀,在齐王而言,则是不能杀。他的心里,虽然把杜袂恨得牙痒痒的,但如果杀了杜袂,必然会被人讥刺,说他将对旧事的不满,发泄到人家儿子身上。“公报私仇”这个名声,倘若为清议所播,担不起。
于是将剩下的五个人分为三等,梁旬以反正的功劳,邀得宽免,不再加罪;杜袂则定了充军,发往极北苦寒的边疆。其余三人,革职永不叙用;
“让他滚得远远儿的,这辈子都别回来。”李念凝,恨恨地说。
========分割线========
罚完了过,就轮到赏功了,要对这次政变中立下功劳的主要人员,做第一次封赏,以为激励。这里面,也有个诀窍,就是赏得留有余地——毕竟时间仓促,赏格可能会定得不合适,如果低了,那么下一次可以再加上去,但如果定得高了,那就会尴尬,总不成明发了以后再追夺回来?
第一功自然是齐王,于是在和亲王的名号之上,另赐了一个响亮的名头“议政王”。这是一个极大的殊荣,表明齐王的身份,不是一般的枢臣领袖,不仅地位在诸王之上,而且秉持大政的含义,呼之欲出。
其次是彭睿孞,除了进入中枢之外,还赏了左都御史的头衔。
岐王赏了侍卫内大臣,总掌宫禁宿卫,是个极重要的位置,也让他好武喜兵的夙愿,一得所偿。
沈浼官升一级,另加赏所有武将最为看重的麒麟袍一件。金银之自不必说了。
接下来,终于轮到身为五品将军秦禝了。为了酬谢他的迭立大功,齐王的意思是,在禁军衙门这边,给秦禝腾出一个三品的的位置。
直升三品!迈入勋贵之列,齐王得意的想,当初许给他的诺言,完全兑现,秦禝一定会感激异常。而这个赏格虽然重了些,但两宫太后,想来亦不会反对。
“秦禝立下的大功,我们姐妹俩,可都是亲眼看见的,”听了齐王的话,李念凝先看了东太后一眼,才缓缓对齐王说道:“六爷,我想赏功罚过,总要让人能心服口服才好,这个秦禝的赏格,是不是可以再斟酌一下?”
平素话不多的东太后,也点头说道:“是啊,这个秦禝,真的是忠心耿耿。出生入死的,是该好好赏一赏他。”
原来不但不反对,而且还意犹未足!向来机敏善言的齐王,被弄得瞠目结舌,一时不知所对。秦禝以五品的身份,骤进为三品,已经算是极大的提拔,不知西太后,何以对他格外青眼有加?
“御林军统帅的位置,不是还空着么?这是个要紧的职位,该好好琢磨琢磨,找个合适的人选。”西太后还是用商量的口吻向齐王说。
虽然是商量的口吻,用心却昭然若揭,如果禁军是京畿的常备军,那御林军,就是皇帝真正的近卫亲军,掌握京城的治安。但是回銮以后,齐王已经将这个职位许给了别人。现在西太后开了口,倒让人难办了。
跪在后面的贾旭,看出齐王的尴尬,开口替他解围:“启禀太后,御林军统帅一职,事关京师安危,非得有一个熟稔京师防务,稳重老道的人来主持。臣等商议过,觉得以于正乾来调补,最是合适。秦禝忠勇有加,但是刚刚转调京畿不久,还需历练,但只要稍加历练,自然会有大用之日,求两位太后明鉴。”
李念凝属意秦禝,倒并不全为了自己的那一段私情。秦禝在危难之时屡屡救驾,给她和皇后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因此她和皇后都觉得,如果秦禝能够提督京城,那她们在深宫之中,才足以心安。现在听了贾旭的话,知道自己想左了——正如贾旭所暗示的,秦禝到底还年轻,缺乏历练之下,骤然担当这个职位,恐怕也做不好。
“贾公这一番话,是老成谋国之言,我们姐妹俩是想差了,”西太后坦然认错,“王爷,我们有见识不到的地方,你不要客气,尽管说。”
太后做这样的表示,齐王自然很欣慰,说:“不敢,臣一定尽力。”
“那么,就给秦禝再加个虚衔好了,算是我们姐妹俩,送给他的一份体面。”慈禧太后微笑着说,“你看成不成呢?”
“是,请两位太后示下,加一个什么衔头?”
“我看,御前侍卫就好。”
这夏朝的御前侍卫,与普通人心目中的禁宫侍卫,不是一回事,不可以混为一谈。
所谓禁宫侍卫,亦可以简称为侍卫,归侍卫处统辖,员有定额,人有定级,是真正要站班站岗,动刀动枪的人。
而御前侍卫,也可称为内廷侍卫,品级和名额都不固定,由皇帝亲自指定,虽说也可以起护卫之职,但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身份和荣衔,赐予臣下。
一言以敝之,侍卫是天子近侍,而御前侍卫,是天子近臣。
“恭喜秦大人!”传旨的太监,读完圣旨之后,笑容满面地扶起秦禝,垂手给他请了一个安,旁边的一个小太监,也将手里所捧的三品官服,小心地摆在了案子上,而官帽旁边摆着的那一块腰牌,银光闪亮,引人瞩目。秦禝知道,这两名太监伺候得如此周全,是有所需索的意思,于是打发了一张五十两的银票,看着他们欢天喜地的去了。
如今我也是“大人”了,秦禝有不可思议的感觉。辛苦了到现在,终于获得丰厚的回报,而每一分回报,都是自己拼了命挣来的吧?
他屈着指头算了算。第一件功劳,是替两宫和齐王牵线搭桥;第二件功劳,是往返千里,搬来沈浼护驾;第三件功劳,阵前诛杀犯驾的骑营;第四件功劳,是回兵协助岐王捕拿王彧。
这四件大功,换回一个三品官爵,大约算得上是理直气壮。然而——
他有些不安地拿起那面腰牌,上面以篆体所铸的“御前侍卫”四个字的阳文,在日光下熠熠生辉。
天子近臣?他摇摇头,自失地一笑,心说,我多半是太后近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