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普宜乐都莫轰(2/2)
新谱也叫迎宾调。吹奏时间一般是在白天中午十二点到晚上十二点左右,这个时段是亲戚朋友从家里一路吹奏来到丧事主人家,主人家与亲戚之间、亲戚与亲戚之间在相互问候时,吹奏的都是新谱。如果遇到死者的老后家和老姑婆家“下祭”来了,孝家更不能怠慢,要立即组织正孝和所有孝子在总管的带领下用“坐堂”莫轰吹起新谱(迎宾调)在半路用最高礼节来迎接。孝家家奠和亲戚祭奠死者以及晚上十二点前布摩所完成的法事吹的都是新谱。新谱在莫轰曲谱中吹奏的时间最长,曲调也是最多的,高明的吹师有四五百首之多,差不多占整个祭祀莫轰曲调的一半左右。由于新谱曲调欢快、优雅,鼓点有力,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大致意思就是劝主人不要因死者离世而悲伤,要化悲痛为力量,把忧事当喜事办,用莫轰乐音让死者早到天堂极乐世界。
草谱和倒点的吹奏指法与其它曲谱不完全相同,因此曲谱韵律显得低沉、凄凉和哀伤,吹奏时间一般是在凌晨一点到三点左右,正值过更是在死者“入殓”装入棺木或地面布摩主持的一场法事“吃孝饭”的时候吹奏,它表达了孝子对死者的最后离别伤感情绪。草谱曲调最多的也就是二百余首。
老谱也叫敬酒调。在凌晨三点以后,快天亮了,死者快要离开亲人入土为安,按照彝族丧葬风俗,总管和孝家要请起“坐堂”莫轰吹起敬酒调在地面布摩的指引下,来到死者灵柩前“递酒”给死者喝,让死者安心上路,礼仪结束后还要“递酒”给死者的老后家喝,表示对老后家的歉意、安慰和尊重。其他亲戚朋友在看到主人家已完成了这个礼仪后,不能怠慢,也紧跟其后,同样吹起敬酒调向死者“敬酒”后再依次敬死者的“老后家”和“老姑婆家”,这些礼节必须用敬酒调来完成。老谱曲调韵律悠扬、鼓点节奏快、扣人心弦,也有一丝悲凉。吹奏时间一般是在凌晨三点到早上十点左右,包括“递酒”、死者出殡到送上山安葬这一时段吹的都是老谱,吹奏的曲目数量和吹奏时间仅次于新谱。
叫谱是老谱的一种表现形式,吹奏的时候中间部分采取你问我答、你叫我应、一唱一合的一种吹奏形式,意在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相互打招呼的一种礼貌行为,当然也有吹师们在“斗莫轰”的时候相互指责甚至漫骂的曲调,但这种调是很少的。
三合、四六、八扣是彝族丧葬莫轰吹奏的最高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新谱三合四六八扣、草谱三合四六八扣和老谱三合四六八扣等。在一首三合四六八扣的曲调中,它是以一首新谱、草谱或老谱为基础调,三次转调和变换调值,也就是每一轮用不同的调值吹奏一遍。“三合”即是吹奏完基础调后二次转调用二种调值各翻一次后收尾结束,“四六”即是在三合的基础上再一次转调“称倒点”收尾结束,而“八扣”则是在四六正吹结束后又继续反吹到基础调收尾结束。三合四六八扣的曲调具有吹奏难度大、吹奏技巧高、吹奏时间长的特点,一般“吹师”要过三合四六八扣这一关是很难的,相当于吹师们“过级”考试,这要经过“师傅”的指点学习后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