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布依戏(1/1)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与非遗的开始最新章节!
布依戏,过去称“土戏”、“欢戏”,在布依语中称“谷艺”。册亨县布依戏主要流传于巧马镇、丫他镇、秧坝镇、弼佑乡、八渡镇、百口乡、双江镇、者楼镇等地。
册亨布依戏是用布依语演唱的戏曲,并在布依八音、八音座唱(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据板万戏班手抄历史资料《欢戏历源》佐证,布依戏至少在1741年(清乾隆六年)时就已形成,至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
布依戏在布依语中称“谷艺”,主要分布于黔省南部及西南部布依族聚居的册亨、安龙、兴义等县。它是受汉、壮、苗族戏曲的影响,用布依语演唱布依族乐曲,在八音坐弹、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布依戏中有生、旦、丑及大王、大将等分工,各脚色的舞台调度都是三步或五步一转身,演唱过程中对面穿梭,形式活泼,风格质朴。
布依戏,旧称“土戏”,布依语称“符艺”,1953年随着布依族名的确立,统称布依戏。《布依族简史》称:“在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册亨州内的秧坝,普安州(今兴义)的巴结,开始编演布依戏”。所谓编演,只不过是就祭祀词中的部分唱段稍作改动或补充,在酒宴中作消遣唱跳而已。但她却孕育了布依戏的锥形。据《兴义县志》记载:“明末清初,布依族传统祭祀多已不戴面具,‘老摩’跳神时的祭词中,已含有类似折子戏的本民族民间故事唱段。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后,王姓土司仍世袭其亭目之职,其宗支乇孝五等常召请族人参加传统祭祀活动,在‘老摩’的主持下,让部分族中子弟参加传统祭祀活动,至清嘉庆(1797年)时。王姓土司族子王金龙等,一面兴办私塾教育族中子弟,一面与族人就祭祀跳神中的唱段补充改编,加上情节人物,在节日酒宴中作消遣跳唱。”这是布依戏的萌芽时期。
布依戏的传承依存于布依民族的宗教和生活习俗,将宗教民俗活动融入其中,形成一套较为固定的传统演出活动程序。册亨布依戏的演出传统程序一般包括“开箱”、“敬老郎”(即祭祀请袓师)、“点符浪”(即念咒语、施法术)、“降三星”、“打加官”、“主戏”、“升三星”、“扫台”、“封箱”等。除“主戏”外,其余为演出习俗程序。布依戏演出能将戏剧演出与布依族人民对消灾祈褔的习俗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布依戏能够长期以来深受布依族人民所喜爱的重要原因。
布依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具有形式多祥、题材广泛、造型夸张、色彩鲜明的艺术特点。布依戏利用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故事、寓言、古歌等编成的传统或现代戏,通过大量的移植剧目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按照布依族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文化取向,通过人物演出搬上舞台再现故事情节让人们从中分辨出“真、善、美”与“假、丑、恶”,从而达到除恶扬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