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微笑凶手 29 解密(2/2)

两人一愣,听到催眠就有些头痛。

“比如说给某人下了一种暗示,让他在提到某个字、遇到某个人、发生某种状况的时候,便自杀,这就是一种完美的遥控杀人方法,也是让一个人保守秘密的定时炸弹,一旦泄露,必死无疑。

“这么说来……引发邓车死亡的,是指赵爵么?”白玉堂忍不住问。

“很有可能。”展昭点头,“还记不记得那次调查何澜诊所那起命案的时候,小痞子阿京说过的,那个怪眼男人?”

公孙点头, “记得,他说过,那人眼睛是古怪的白色,不过我给了他很多关于白内障的临床图片给他看,他都说不是。”

“嗯。”展昭点点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并不是白内障,而是一种电子隐形眼镜。”

“有那种东西?”白玉堂好奇地问。

“曾经有人提出来过。”展昭道,“催眠一般来说,都要吸引人的注意力,我们最常见的,电视上面表演的用一根怀表链子让人进入催眠状态的举动,基本也是为了说明这一点,不过那个是完全骗人的。”

白驰睁大了眼睛问,“真的骗人么?亏我还一直相信。”

“怎么可能?”展昭笑了笑,道,“那只不过是为了跟你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催眠必须让人进入某种适合催眠的,无防备的状态……怀表链子的例子,是告诉人们,通过使眼部疲劳,导致大脑疲劳,而进入无防备状态。可是,催眠和人的意识是息息相关的,一个人一旦意识丧失,进入睡眠状态,那样就更难催眠了!”

“这倒是!”公孙点头,“还没听说过谁睡着的时候被催眠了的。”

“人感知到视觉疲劳,然后引发大脑疲劳,那是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的。”展昭道,“当你感觉疲劳了然后睡去,这表示你的身体,依然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

众人都点头。

“而真正的疲劳突然来临,是在你的感知之外的。”展昭道。

“真正的疲劳?”众人都不解,“突然来临?”

“有科学家做过这样一种实验。”展昭道,“让一个人盯着一个旋转着的小风车看,看了大概五分钟之后,那个人觉得眼睛很累,十分钟后感觉疲劳,想休息,十五分钟后,产生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头痛等症状。”

众人都点头,等着展昭继续说。

“然而,还有一个实验证明,将那风车做成袖珍型,很小很小很小,小得几乎我们看不见,然后在一个人的眼前,用一分钟的时间,将那风车十五分钟内转圈的图像都快速放完。你们觉得那人会有什么反应?”

众人微微皱眉,想了良久,白驰道,“如果转得太快,应该就不知道了吧?”

“对啊。”众人想象了一下,也都点头,表示应该没有太大不适,一般看到转得太快的东西,他们也没有觉得不适。

“其实对人们是有影响的。”展昭笑道,“只是,只有我们的大脑感到了疲累,我们的眼睛没有。”

“真能感觉道?”众人不解。

“这也是为什么夏天吹风扇,比吹空调不舒服的原因之一。”展昭笑道,“当然,因为很多时候,人并不会把风扇放到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因此不会有太多人受到影响”

众人都点头,白玉堂问,“那和眼睛有什么关系?”

“我记得很久之前,有人在心理学杂志上宣传一种电子隐形眼镜。”展昭道,“之前被提及过,我在一篇短小的科学论文上看到过,是某个心理学家的假设,那种东西,叫做催眠白眼。”

“白眼?”白玉堂皱眉。

“对的,那种电子眼通过里面的芯片进行控制,白色的眼珠子中间,有一个灰色的竖线,那是瞳孔图片的二十四分之一,一条细道,通过每分钟一千四百四十转的速度转动着。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看起来就好像是白色的眼眼睛,当中灰色的眼珠。

众人又想了想,白玉堂点头,“这就跟看电影一样了吧,每分钟一千四百四十转的话,也就是每秒钟24转,那样会产生视觉停留,又是规律的圆周运动,因此人很难分辨出来是连续动着,还是停止的画面。”

“对。”展昭点头,“但是,你的大脑是会累的……而且你和人说话的时候,会盯着那人的眼睛看,更何况那还是个你惧怕的人,又长了一双可怕的白色眼睛,不知不觉就中招了。”

“的确。”白玉堂皱眉,道,“那种隐形眼镜后来研制出来了么,应该很轰动吧?”

展昭耸肩,“在心理学界连一丝风浪都没有兴起来,很多人将他的理论忽视了,说实在的,创造这种东西只能满足极一小部分人的需要,然而投入的成本又太大,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白玉堂点头,“这倒是,要是不会催眠,要那东西也没有什么用啊。“

“可是一旦有了那东西,那催眠将会变得比较容易。”展昭道。

“能具体形容一下么?”公孙问,“有多容易?”

“能够让人杀死自己的人起码增多了一倍。”展昭简短地说,“通过装备的改进,半吊子也可以进化成为专家,有了专家的能力却又不具备专家的认识,是非常危险的。”

“就像有的人有了枪却不明白枪应该怎么用一样?”白玉堂问。

“正确。”展昭点头。

“那还真是问题很严重啊。”公孙点了点头,问,“那你怎么确定这些人不是中毒?他们都有死亡微笑中毒的症状。”

“嗯。”展昭笑了笑,“催眠也可以造成这种症状,而且还是准时到来。”

“众人面面相觑,公孙问,“如何造成?”

展昭一笑,“还是,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