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因井盐而兴(2/2)

br />     “老蒲,你胖是胖了些,但这手脚却很灵活嘛,不愧为一名灵活的胖子。”

公明见状,笑着打趣。

“见笑,见笑。”

蒲县长笑着摆摆手,便俯首望向艾叶滩上的人山人海,对公明道:“老公啊,我看眼下这么个发展状况,你必须带人开垦点荒地出来新建村落才行,不然,别说你们贡井县快被挤爆了,就是咱们富顺县亦是要举袂成阴矣!”

“嗯,老蒲,你说得没错,不过,不只是咱们贡井县,你们富顺县亦要扩大面积了,现下,各处道路尚未完全打通,但各地商贩却已然接踵而至,若是等到路路皆通时,怕是要挤得安逸哟!”公明凝眉道。

“没错!没错!”

蒲县长点点头,说道:“我回去与王爷商量商量,毕竟,这开荒建村之事不是小事,可比这开辟盐道麻烦多了。”

“王爷呢?最近怎得没见着他呀?只见你与王将军经常过来。”

公明挠了挠头,甚为不解。

“嘿嘿!你猜?”

蒲县长搓了搓手,望向公明,露出狡黠一笑。

“额..这我怎么猜嘛!”

公明又挠了挠头,最后,两手一摊,无奈而语。

“王妃又有喜啦!”蒲县长兴奋道。

“哦?阿珍又有喜啦,此乃好事呀。”公明笑道。

“是呀!”

蒲县长笑着点点头,感同身受。

“湘湘也快了吧?”公明忽然问道。

“啥?”蒲县长一脸蒙圈儿。

“咳!我说,湘湘亦快了吧?就是那啥。”

公明朝蒲县长眨了眨眼,语带含蓄。

“有喜?”蒲县长凝眉。

“对呀!湘湘已婚多时了嘛。”公明笑着点头道。

“不不不!”

听闻此话,蒲县长急忙摇头,“湘湘才刚及笄,年岁太小,不宜有喜。”

“额..可阿珍请的那两位食母,不亦是在及笄之年产下的孩子嘛。”公明不解。

“哎呀!太小了,太小了。”蒲县长随即摆手。

“额..好吧。”

见没法再聊下去了,公明只好换了个话题,“午膳吃啥?”

“当然是盐帮菜啦!”

蒲县长一拍大腹,双眉齐挑。

开荒建村一事在征得刘衍的同意之后,公蒲两位县长便着手计划起来,将两个县城郊外的荒地开辟出来,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新建了不少村落,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则是围绕着大公井而建的公井镇。

在西部产区,继大公井之后,又一批盐井相继开凿,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公井镇改为公井县,因县有盐井十所,又有大公井,故县取其名,归荣州管辖。

此外,旭川盐井的问世,使该地区又出现了新的产场,于是,贞观元年(627年),设旭川县。到开元初年(713年),荣州已有盐井13所,而此时的富世盐井与荣州盐井每年的盐税额已达2258贯,超过了蜀中最大的陵井盐税额(当时陵井为2061贯),堪称蜀中最富。

自五代至宋初,四川在产盐区先后设立了10个由官府掌管盐专卖的监,自贡地区则分设有富世监与公井监,其官位为“井监使”,监下辖井,设场管理,按每井所定日产量与年产量征收盐税。

富世、公井两监,在宋初时,有生产井628口,年产盐约1600万斤,盐井数与盐产量约占全川十分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朝代的更替,在贡井这么个小县城里,其中河街、老街、伍家坡、青杠林、狮子湾、鹅儿沟、艾叶、长土,到处皆遍布着盐井,直至清代,贡井更是进入了历史上的兴盛时期,盐井数量高达300多口,占了整个富荣盐场的半壁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