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锦城蜀绣缘(2/2)
,绣废了好几张蜀锦,才绣得这么一幅图。”陈师傅感叹道。
“原来如此...”
王奎点点头,似是恍悟。
“陈师傅,那位少年所绘丹青,你只临了这么一幅吗?”刘衍看向陈师傅,追问道。
“是的!贵客。”陈师傅拱手道。
“多谢!”
刘衍点头道谢后,便环抱着那幅绣品,率先步出了绣室。
王奎见状,随即跟上。
“贵客,再看看我们其他绣品吧,佳人才子图皆有,亦有垂髫孩提嬉戏图呢!”
店主亦急忙跟上,并不停地介绍着店内的绣品。
“这幅金童玉女图不错,我买下了。”
不想负了店主的这番美意,王奎便随手拿过一幅金童玉女点炮竹的绣品,准备买下。
“贵客好眼力,此幅绣品亦是出自陈师傅之手。”店主笑道。
“嗯嗯!”
王奎急忙掏出钱袋,递与店主后,便跟随刘衍的步伐,步出了店铺。
“王爷,你刚刚问的那人,可是小公大人?”
王奎凑于刘衍跟前,小声询问。
“嗯,应当是他没错,他..他生前画过许多珍儿的画像。”
刘衍点点头,轻抚着蜀绣上那位佳人的脸庞,思绪万千。
这是巧合,亦或是缘分?
“哦..原来是这般啊!”
王奎挠了挠头,感觉这三人的故事似乎有些复杂难言。
“主君,您瞧,咱们买了好多绣品呢!”
很快,阿福便抱着一堆绣品,与那群护卫兵说说笑笑地步出了前一家店铺。
“呵呵,买这般多,可是打算送姑娘?”
王奎看向阿福,笑着揶揄。
“送我阿弟不成吗?”阿福嘟嘴道。
他心中的姑娘早已嫁做人妇,不再是姑娘了,嘤嘤嘤...
“贵客呀!若是逛完了这条街,可以去河边看看,我们这条河呀,可与别处不同。”
店主走了出来,与众人介绍道:“咱们这儿织出来的锦,皆要在那条河里漂洗一番后,色彩才会艳丽夺目,若是换成其他河,其色泽定要大打折扣。”
“哦?还有这般神奇?”
王奎兴致盎然地问道:“同样是长江之水,为何此处的河流却独具一格?”
“嘿嘿!鄙人也说不清楚,不若,贵客亲自去看看,便能感受这河水的神奇之处。”店主笑道。
“好!”
王奎点点头,便看向刘衍,问道:“王爷,去河边儿瞧瞧吧。”
“王将军何必着急,这条街我们才逛了不到一半呢!况且,我们原本的目的地不就是那条河吗?”
见王奎这般着急,刘衍忍俊不禁。
“哦?王爷可是打算在成都县,亦建几个盐码头?”王奎随即问道。
“正有此意。”
刘衍点点头,说道:“成都县有好几条沱江的支流,且河流纵横,沟渠交错,尽管不比汉安县四面环水,但其水上运输的潜力并不小。若能水陆两通,这成都县的蜀绣蜀锦便能被运至更远更广之地。”
“嗯,王爷说得是。”
王奎点了点头,甚为赞同。
随后,一群人便在这条以织锦、售锦为主的街道上缓缓而行,并对两旁店铺所贩售的蜀锦与蜀绣一边欣赏,一边侃侃而谈,而阿福则一路买买买,自己拿不了,便扔给一旁的护卫兵拿。
“阿福,你这是打算离开本王,自立门户吗?”
刘衍见状,笑着打趣。
“王爷,离了您,小的根本活不下去啊!”阿福急忙道。
“噗!”
听闻此话,众人皆掩口葫芦,窃笑不已。
“阿福啊,论溜须拍马,我王奎只佩服你!”
王奎上前,重重地拍了一下阿福的肩膀,拍得他直接矮了一截。
“王..王将军,小的说得是真的,小的离不开王爷!”
阿福揉了揉发疼的肩膀,信誓旦旦。
“那你为何要买这般多的绣品回去,难不成是想送人?”刘衍好奇道。
“是呀是呀!府里一下多了好些姐姐妹妹,她们定会喜欢这些花草鸟儿的绣品,毕竟,刘嬷嬷不在此处,能绣出像模像样的绣品之人,没几个。”阿福说道。
“唔..确实如此。”
一回想起梅珍的刺绣水平,刘衍深以为然。
这条街并不长,一行人仅花了一个时辰,便将其逛完,随后,大家便来到那条因濯锦而闻名的河边,近距离欣赏濯锦者漂洗织锦。
阿福似乎有些意犹未尽,临到街尽头,还不忘驻足回眸,流连忘返,而这条由秦朝时便发展起来的蜀锦一条街,便成为了后来成都最有名的景点之一——锦里。
“哗啦啦...”
“哇!是条彩河”
待众人靠近河畔时,才发现,临岸的河水不是绿色的,而乃五光十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