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茅台杞酱酒(1/2)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天工造物:盐韵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江阳属地贡井县开凿盐井之事,诸位可有听闻?”

坐于平夷县县衙正堂内,刘衍看向在座官员,询问了一些当地百姓的生活情况,以及用盐情况。

“回王爷!”

牂牁郡郡太守起身直立,面向刘衍,拱手垂首后,道:“已然听闻。”

“嗯,现下,牂牁地区的百姓如何用盐,是于本地盐铺购买,还是去到江阳属地购买?”刘衍问道。

“回王爷,主要还是就近购买,毕竟由牂牁去往犍为,路途遥远,且甚为危险。”郡太守凝眉道。

“那此处盐铺多吗?”刘衍又问道。

“回王爷,不多,就拿平夷县来说,整个县城,亦就只有一家盐铺,而且,还不是本地人所开,而乃徐州商人开设于此。”

“价格如何?”

“回王爷,一石一千钱。”

“一石一千钱?”

刘衍瞪大双眸,看向郡太守。

“怎会这般高?”他随即质问。

于当时,全国平均盐价为一石八百钱,而富顺县的盐价则为一石六百钱,此乃蒲县长与刘衍商议之后,所定下的价格,为的就是惠及周边城市。

“回王爷,梁氏盐铺的梁老板说,从他们徐州运盐至此,成本颇高,且风险甚大,所以,一石一千钱并不算太贵。”

“嗯!”

听闻此话,刘衍点了点头。

青州、兖州与徐州那边的盐商通常不愿将盐卖至益州属地,正如郡太守所言,路远且险,风险与成本皆高,即便将成盐运至此处,售价定不会低。

这也是益州百姓食盐难的最大原因!

“那此地的百姓若前往江阳属地购盐,一般行水路,还是陆路?”刘衍好奇道。

“回王爷,水路居多。”

“可是由鳛水至长江,再通过合江段,进入沱江?”

“回王爷,正是!”

“嗯,本王亦是这么来的。不过,于鳛水之前的流域尚好,可一旦进入鳛水流域之后,滩险石密,水流又急,若不是经验丰富的舟子,很难顺利通行。”刘衍凝眉道。

“王爷说得没错。”

郡太守点了点头,说道:“据闻,咱们牂牁地区的百姓若要前往江阳属地购盐,通常会请一两位经验丰富的舟子做向导,才能避开河上险情。”

“这样的舟子多吗?譬如像今日为本王一行带路的那名舟子。”

“回王爷,下官猜测,应该不少。”

“好!”

刘衍满意地点点头,对在座官员说道:“想必,诸位已然知晓本王的来意,若要解决百姓吃盐的问题,盐道迫在眉睫。”

“王爷说得是!”众官员纷纷点头附和。

“所以,本王制定了一条水上盐道,并亲自行了一番,那便是由旭水河始发,途经釜溪河,至沱江,再由合江段汇入长江,最终进入鳛水流域,于平夷县靠岸,达到牂牁地区。”

“诸位觉得如何?”刘衍看向在座官员,询问道。

“似乎..合宜。”

“不过,鳛水流域有好几处水流湍急的干流,定要避开才行。”

“是呀!最大的问题便在鳛水流域附近。”

众人各抒己见之后,由郡太守作为表率,起身对刘衍说道:“回王爷,此条路线合宜,不过,鳛水流域有许多危险干流,若要避开绕行,只有请本地经验丰富的舟子作为向导,来带领船队。”

“好!那这条水上盐道便定下,至于招揽舟子来带队一事,便有劳诸位,以丰酬聘之。”

“下官领命!”

自此,旧时川盐入黔的水上盐道便登上了历史舞台。

此条水上盐道,亦被称为川盐入黔黄金水道,由东汉至清乾隆初年,又被定名为仁岸盐道。

《清史稿·志九十八》载:“初,川盐以滇、黔为边岸。而黔岸又分四路:由永宁往曰永岸,由合江往抵黔之仁怀曰仁岸,由涪陵往曰涪岸,由綦江往曰綦岸。”

仁岸起于合江城(东汉符节县),止于贵州仁怀县的茅台村(东汉平夷县),将川盐由仁怀转运至贵州腹地。仁岸盐道因得长江与赤水(东汉名为鳛水)河之利,运力与运量皆位居川盐出川盐道之首,被称成“川盐入黔第一道”。光绪四年(1878),于合江城设置仁岸官运分局,管理仁岸盐政。

正事交代完毕后,刘衍亦算是松了口气,随后,便一改之前的正颜厉色,扬了扬唇,笑眸看向郡太守,说道:“据闻,此处有村名茅台,以酿酒闻名,而当年让那位前朝大臣唐蒙改道的杞酱酒,正是发源于此地。”

“回王爷,平夷县确有此村,其具体的位置与详情,还请平夷县文县长向王爷细细道来。”

拱手垂首后,郡太守便请出了平夷县的文县长。

“文县长,此村真如传言那般,能酿出益州最好的杞酱酒?”刘衍看向文县长,笑着问道。

“回王爷,绝无虚言。”

文县长说道:“茅台村坐落于鳛水河峡谷东岸南北走向的河谷斜坡上,靠着三面环山的地理优势,形成了冬暖、夏热、少雨的独特天气,这便为酿酒提供了独特的水、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略更小说网 www. LueGeng.com,天工造物:盐韵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