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原来是王爷(2/2)

长便带领众衙役,在衙前候着,等待刘衍的到来。

富顺县的百姓们听闻此事后,也纷纷聚集到县衙门口,好奇张望着。

昨夜留宿于县衙后宅的梅家两姐弟,也同蒲玉湘一道,躲在正堂的屏风后面翘首观望。

“阿姊,你说王爷会是什么样的人呢?”梅下雨好奇道。

梅珍想了想,说道:“都是王爷了,自然是七老八十的老爷爷。”

“老爷爷会凿井吗?”蒲玉湘挠了挠头,疑惑道。

“他会不会不打紧,只要他下面的人会,便可。”梅珍说道。

等过一会,忽闻由远及近的马蹄声。

“下官蒲松明参见王爷!”

蒲县长带领一众衙役,向骑在马上的刘衍下跪叩首。

刘衍下马,俯身扶起蒲县长,“请起!”

“多谢王爷!”

起身后,蒲县长垂首躬身,将刘衍一行迎进了正堂。

“这不是轩之公子吗?原来...他是王爷。”梅珍喃喃自语道。

只见,刘衍身着红色朝服,头戴委貌冠,走在众人之前,器宇轩昂,神色威严,一改昨日之儒雅亲和,显得肃穆而庄重。

梅珍一拍脑门儿,懊恼道:“我昨日太过鲁莽,今后如何是好呀!”

一想到自己昨日之言行,梅珍就懊悔不已。

她居然向堂堂王爷兜售野鸡,还说他是教书先生,哎!

“阿姊,你在唠叨啥呀?”

看着梅珍在那自言自语,梅下雨不禁好奇地望着她。

“没啥,我先回家了。”梅珍说道。

她决定最近少出门,以免和这位王爷碰上。

“今日的轩之公子,分外气派。”

梅珍趴在屏风上,伸出半头来,恋恋不舍地望着刘衍。

忽然,刘衍朝这边望来,正好与她四目相交,吓得梅珍急忙缩回脑袋,转身朝后院跑去。

“阿姊!”望着梅珍的背影,梅下雨小声喊道。

“阿珍姐姐好像被吓跑了。”蒲玉湘糯糯地说道。

“这位王爷也不吓人啊!”梅下雨有些不解地挠了挠头。

刘衍看向屏风,抿唇笑了笑。

“王爷,这边请!”蒲县长邀刘衍坐上主位。

刘衍轻轻点头,阔袖一甩,趺坐于几案后。

“蒲县长,王将军,也请入座吧。”

刘衍抬起右手,向两人示意。

王奎跽坐于刘衍左侧的独坐板枰上,蒲县长则正坐于右测。

“昨日,本王曾前往出卤之地查看过,卤水确实流之不竭,只是不知,这卤水的源头深何许,量多少。倘若这般任其流之,恐其干涸。”刘衍说道。

蒲县长点了点头,凝眉道:“对,发现卤水本乃好事,如若没法采之,亦是浪费。所以,下官这才上报朝廷,希望朝廷派人取卤,以造福百姓。”

语毕,直立,向刘衍躬身行拜礼。

“蒲县长请坐。”刘衍抬手,示意其坐下,随后道:“本王也是第一次参与凿井取卤,尚无经验,不过,我们可以参考前人的案例,加以改良利用。”

“回王爷,下官曾研究过李冰开凿广都盐井的方法,画了一张凿井示图,请王爷过目。”

说着,蒲县长就从袖口里取出一卷绢帛,起身后,双手奉于刘衍身前。

刘衍接过帛书,仔细阅读之。

两柱香后,刘衍抬眸,对蒲县长说道:“前期的开凿方法与凿水井甚似,只是到了后期,如何将井内的卤水取出,如何将卤水与井壁的泥沙分离,仍需做个详实的考量。”

“王爷说得是。”蒲县长凝眉点头道。

一直未语的王奎突然问道:“蒲县长,本地可有山匠、笕山匠、灶头,以及担水匠?”

蒲县长想了想,说道:“有,本地各类匠人皆有。”

刘衍看向王奎,问道:“王将军可有策略?”

王奎挠了挠头,笑道:“末将乃粗人,只是行军打仗的时候,积累了一些经验,不知当用不当用。”

“哦?请王将军说来听听。”刘衍看向王奎,笑着说道。

“是这般啊,首先,凿井、治井需有山匠,其次,将卤水吸出需有设卤笕的笕山匠,而要煎盐自然需有灶头和烧盐匠,运卤则需有担水匠,所以这凿井取卤如同行军打仗一般,需分工协作,各善其长。”王奎说道。

“啊!王将军说得是,说得是啊!”蒲县长竖起大拇指,赞叹道。

“呵呵!”王奎憨笑着挠了挠头。

刘衍满意地点了点头,心觉王奎看似粗犷,实则心细,看来皇兄确实给自己安排了靠谱之人。

“那就请蒲县长发文寻匠人,以重金邀之!”刘衍说道。

“下官遵命!”

蒲县长直立,再次向刘衍行拜礼,随后说道:“下官想引荐一位友人与王爷认识,正是他,发现了卤水。”

刘衍笑了笑,问道:“可是梅泽梅师傅?”

“正是!”蒲县长点头道。

“其实本王对梅师傅早有耳闻,请他进来吧,让本王一见。”刘衍说道。

“是,梅师傅,请进吧!”蒲县长转身朝门外喊道。

随后,门外的围观百姓纷纷给梅泽让道,梅泽整理着装后,跨过门槛,走进正堂。

梅泽高有八尺,身形魁梧,刚走进正堂时,便将门外的光线挡住,逆光而进。

当梅泽站定后,刘衍透过光线,在其脸上看到了梅珍的影子。

他微微扬唇,忽觉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