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焕然一新的京师(2/2)

朱元章听说是大孙定下的规矩,不由看向旁边的大孙,哈哈一笑。

“好,倒是咱孤陋寡闻了,便就依着这规矩吧。”

衙役连忙作揖道:“谢老爷。”

朱元章不由有些诧异的问道;“你这小衙役,倒还是有几分礼数。”

这让他心中的印象,有些改变了。

须知当衙役的,哪有过这么客气的时候,而且看这样子比较和善,想来即便是对百姓,也不会过于苛刻。

衙役笑着回道:“这位贵人老爷,我虽然是衙役,但就是住在这附近的,能够穿上这身衣服,那都是靠太孙殿下。”

“太孙殿下在京师各处办有学堂,便是像我这般之前的下人,也有着可以学习的机会。”

“若是在学堂的表现好,就可以被推荐到官府衙门里办点差事。”

“在学堂的时候,老师就曾经多次教导过,不管是干什么差事,都要时刻铭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衙役这边事情也算是不少,耽误多嘴了几句说完后,便就作揖,去前边督促去了。

朱元章看到,即便是普通的百姓,其在劝导讲述的时候,也没有自己印象中,仗势欺人的感觉。

“大孙呐,看来在这京师里,你倒是做了许多咱都不知道的事情。”朱元章此刻,这才想起,自己等人一路走来,似乎四处都是整洁干净的地面。

也不怪朱元章没有发觉,毕竟长期生活在宫廷之中。

作为皇宫,自然不可能说出现半点污垢,每天的地面,都是干净整洁。

哪怕是之前奉天殿外,有被处死的官员所溅射的鲜血,也会里面有宦官进行清理。

所以一下子,便也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一直跟随着朱元章旁边的朱允炆,看到这一切,心中比较感叹。

他是来过这一带的。

之前作为钦定的太孙,朱允炆也学着前人,搞过微服私访这样的事情,查看京师的民生。

当时坊间给他的印象,只有脏乱差,人群混乱,鱼龙混杂,各种异臭不绝于鼻。

仅仅是靠近几分,便就掩面而走。

最后就是在内城区域,逛了一圈后,便就回了皇宫。

他没想到,大兄平日里,几乎是忙于政务,也没见怎么对京师这些问题有过特殊的关注,然而现在的场面,让他可谓是极为震惊。

这等手段看似简单,实则处理起来尤其复杂,而且牵扯到大量的精力,又没什么说太大的意义。

主要是这等可谓是下三滥的地方,自古以来,也没有说谁要去治理的。

“大孙是怎么想到把坊间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条。”行走中,朱元章不由开口问道。

在蒋瓛和刘和的守护下,周边行人虽多,但即便挤一下,也会和朱元章等人保持距离。

身份的差距摆在那里,谁也不想说冲撞了贵人老爷。

所以说话还算方便。

朱英没有揽功的意思,随口道:“商会的货物,长期在坊市经销,这里面对的,很多都是穷苦的百姓。”

“之前孙儿来过多次,对于这里的环境,实则也有些难以接受。”

“干净和脏乱,其实是两码事,即便是没几个钱,也不一定要生活在脏乱的环境下。”

“孙儿闻上古先贤,即便是穷困潦倒,衣裳百补,亦是看上去整洁得体。”

“是以才想到,把京师一些平日里,哪怕角落的地方,也给管辖到位。”

听到这话,朱元章不由陷入沉思。

他发现目前自己所看到的百姓,在精神面貌上,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是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好像做什么事情,都有了生气。

年轻时候的朱元章,可谓是走遍了大江南北,在他看到的百姓眼中,大多是麻木,漠然。

而今日之所见百姓,眼神中有着希冀,憧憬,这是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朱元章是一个很懂得思考的人,有些事情,不需要别人来说,也很想到很多地方上去。

对于大明,朱元章目前最大的心思,依旧是在稳定上。

北伐,征倭这些事情,只是因为大孙才有的一个无可奈何的接受。

如何让大明更加的稳定,繁荣,万世昌盛,这是自大明开国过,一直在思索并实践的事情。

作为一个出身贫穷,当过乞丐,和尚的皇帝。

对于基层的生活非常的了解。

用大道理来说,只要百姓的生活稳定,文官不贪污,武官不怕死,自然国家就会兴盛起来。

大道理谁都懂,但是要真正的做到,可就很难了。

而今天,朱元章在这小小坊间,看到了大孙的一些举措。

这完全可以让大明国祚更为绵长的举措。

“这个法子,不仅仅要用在京师上面,其余各府城,亦是要如此。”

“咱也没想到,大孙的学堂还能有这般用处,这些衙役,从各方面来说,确实是很得体,符合咱们大明的形象。”

“外来使臣,商人,生活在如此的京师,想来对于咱们大明,当是会更加的崇敬。”

京师的坊间,并不缺少其他的外国商人。

大明是当今天下第一强国,这是毫无争议的。

和前世的外商不同,在京师这边,外商的身份,可不会说让人高看一等,反而要更加的小心翼翼,遵循大明的规矩法度。

更别提这里是京师,即便是坊间的百姓,也要比那些外商身份,要来得尊贵得多。

是以常常出现外商被欺辱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事情。

而朱元章看到,路边一个外商,脸上虽保持着谦卑的笑容,但先前的衙役,并没有呵斥辱骂的情况发生,而是用大明官话,认真的教导其应该要遵守的规矩。

外商显得有些受宠若惊,躬着身子连连点头。

在海禁打开的现在,还有群英商会每日大量货物的吞吐,京师这边,无疑已经成了全天下商人,心目中的圣地。

不管是怎样的珍奇高昂的货物,在这里也会被人轻松买去。

而大量的工厂建设,也让许多外国商人,能够以极地的成本,购置许多大明商品回国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