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老百姓说扶贫动了真格(2/2)

马书记说:“别理他们,当初村里确定贫困户,是严格按照标准来的,人均年收入不到3200元的,都纳入了贫困户。”

马书记媳妇这时进到堂屋里来,她说:“李书记,我家也是贫困户哩。两个孩子上学读书,负担重哦。”

马书记盯着他媳妇说:“你别瞎说。”

她媳妇并不听他招呼,又顶了一句:“本来就是嘛。”说完转身出门去了。

马书记的解释并不能令我满意。我又来到王主任家。我说:“个别村民对评定贫困户有意见。”

王主任给我倒了杯茶,他说:“我老实告诉你,我们村的贫困户标准放得太宽,没有严格打表,和平乡有些村,条件和我们村一样,却只确定了几户贫困户,现在工作就轻松了。你看我们村,确定了近一百户贫困户,因此被戴上了贫困村的大帽子,工作天天围绕脱贫攻坚转,两头不讨好,群众有意见,老婆也有意见,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王主任长的意思,是贫困户多了,从而带来了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压力大,事情多。

我一时想不明白这些情况,也分不清楚一个村贫困户多好,还是少好。但我隐约感觉,脱贫攻坚,既是时代使命,也是时代机遇。

我问王主任:“你们三组评定贫困户是严格按照程序来评的吗?”

王主任说:“肯定是严格按程序来的呀,情况都摆在哪儿的嘛。谁敢一个人说了算?”

我从王主任家出来,站在半山腰上向下面的村子望去,一座座低矮的房屋,像雨后钻出地面的的一朵朵小蘑菇,散落在山坳里。

回到村委会后,我打电话给马书记,准备召开一次全村脱贫攻坚专题会议,党员和全体村组干部参加。但马书记不同意,他说党员和村组干部自家都有一亩三分地,不把自家的产业发好,如何带领群众致富?有几次我打电话,马书记也不接。因此我对马书记印象不是特别好,一来我觉得他党员群众基础不牢;二来我觉得他忙自家事的时间多,对村支部的事关心少。甚至有时我觉得王主任的话更有道理,如果当初标准再严格一点,全村只确定七八户贫困户,那么村里也不会确定为贫困村,我自己也不会被下派到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