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七十四章(2/2)
算了,何苦跟这些家伙较劲儿呢,只是浪费时间罢了。
再看下去,倒是“伪孙嘉淦奏稿”一案,看起来让他感慨颇深,虽然看的时候仍然免不了恼羞成怒,但是他这么多年的鬼魂生涯,听到的那些对自己的批评甚至谩骂已经很多了,这些文字与之相比,根本也跟挠痒痒没多大区别,何况现在的他,也知道自己做错过太多事情。因此,不过一会儿,乾隆也能细思一二,觉得上面虽然也有不少悖逆之语,但确实有不少值得自己改进之处。
不过,想要乾隆翻案?这位死要面子的帝王绝对不可能做出这等事情,甚至是在死后受到胡中藻牵连的鄂尔泰,他都没打算再把那老家伙重新供进贤良祠去,这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之前西林觉罗氏势力太大,早已让乾隆心怀不满,现在好容易把西林觉罗氏一派压下去,他可不希望这一派再度崛起。
“叫十二阿哥和十三阿哥来。”乾隆想了想,决定把自己那俩儿子来。
当十二阿哥和十三阿哥来到的时候,看到的就是面前高高的一摞资料,大部分都是折子。
“这都是从元年到如今的文字狱案,你们认认真真一份一份看过了。”乾隆指了指他们面前的折子山,无视俩小家伙皱起来的小脸,埋下头去处理积累下来的政务了。
向来安静的屋子里,时不时传出小小的压抑的童音,有时候是咬牙切齿的“大逆不道”“狂悖”,有时候是明显轻蔑的“蠢材”“禄蠹”“钻营之徒”,抬头看看两个小家伙那不停变换的神色,乾隆暗道,还是小孩子呢,半点儿藏不住心事。
过了好些时候,他们才勉强看得差不多了,乾隆让宫人上了□□和点心,问道:“看过之后有何想法?不必长篇大论,说得简略点儿便是。”
十二阿哥略一沉吟,“大都是无知狂妄之徒罢了,要么沽名钓誉,要么被人利用,不过儿臣倒觉得,皇阿玛勤政爱民,百姓能丰衣足食,谁还会放着安定舒服的日子不过,偏觉得自己命短了跟人造反,就是还有人妄想着反清复明又能如何?最终也只能像白莲教一般了,何况这些连白莲教逆贼都不如,只能写几个字,空得口舌之利罢了,儿臣听得俗话所说,‘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大约就是如此了。”
十三阿哥也跟着道:“就是嘛,真不知道他们还想着明朝作甚?那明朝皇帝哪有皇阿玛好,皇阿玛还想着找精通农事之人为民造福呢,那些明朝皇帝恐怕只想着搜刮民脂民膏了。从圣祖到世宗再到皇阿玛,哪一个的勤政不是出了名的,可明朝皇帝呢,除了开头的那两个,细数下来真是不堪入目。现在我大清国泰民安,可那些人却只想着那个让百姓流离失所的明朝,倒真是怪了。”
乾隆以眼神示意十二阿哥,十二阿哥答道:“那些明朝的遗老们自己倒是不愿出仕,不过他们早已成了一g黄土,哪能管得住他们的后人出不出仕呢?若是他们自己的后人都为大清效忠,那其他人还说得什么?要么就不食清禄,既要大清给他的俸禄,那么反清复明之类的,也就只是他们先人的空谈了。现在那些人的后人也很有些努力读书做官的,可见反清复明不过就是口头上喊得响罢了。明朝早就亡了百余年了,朱明的后人也早就没了,他们所谓的反清复明,不过是为了他们自己个儿的野心罢了,在他们自己心里,只怕想的是自己当皇帝呢,真是痴人说梦。”
乾隆笑着点了点头,“说的很是,朕当初年轻气盛,如今再看这些当年把朕气糊涂了的东西,倒觉得更像是笑话一般。那些汉人看不起咱们满人,心里总当咱们是夷狄,可他们自己的皇帝不争气,一味的鱼肉百姓,却不曾想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们明朝可是李贼所灭,咱们大清朝也算是为他们明朝报仇了呢。你们也要多花功夫学习,不只是熟读经书,对那些史书也要多看多想,看看那些王朝,一个个也都辉煌过,强盛过,可最终却都亡了。为什么亡?不是被外人亡了,而是被他们自己的子孙后代亡了,是后人不争气,糟践了先人的心血。咱们也得以史为鉴才是。”
十二阿哥与十三阿哥垂首侍立一旁,见乾隆话毕,才激动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乾隆看着两个儿子,心中甚是得意,觉得虽然他们说的并不十分出奇,但架不住俩小家伙年纪小呀,最大的十二阿哥才十岁,能说出这么一席话,真是足够让他骄傲两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