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回 两太后发动政变 风大臣先后遭殃(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百年风云最新章节!
一治一乱如水流,
争名夺利几时休;
昔日“英雄”今何在,
功名富贵云外丢。
肃顺因胜保的突然到来,打乱了阵脚,真是又惊又怕又懊丧。胜保还说:“最近乡镇很不安宁,匪盗四处打家劫舍。满朝文武担心皇上和两官太后的安全,特派我领兵前来,协助中堂护送梓宫。”肃顺见难以甩掉胜保,只好见机行事。
书要简短。次日起驾,经过古北口、密云县,这天,就望见了德胜门。除肃顺护送梓宫还在半路上,余者一概回到北京。两宫太后住在慈宁宫,其他人各归府第。
单说西太后。她刚把东西安排好,小安子就从外面进来了:“奴才给圣母皇太后叩头。”西太后大喜:“起来,起来。”小安子垂手而立。西太后问:“这些天你干什么来着?”“回太后的话,奴才被派到打扫处干活。扫院子,收垃圾,顺便还倒马桶、尿桶。”西太后笑着说:“难为你了。等安定之后,有你的好处。”“谢太后的恩典。”
小安子退出西暖阁,又到东暖阁给东太后和小皇上问了安。等他走后,小皇上问东太后:“这小子还没死?”东太后笑道:“傻孩子,他死什么呀?”“他不是犯了罪吗?”“犯罪是不假,改了就行呗。还能总抓住不放?”小皇上不服气他说:“坏蛋,纯粹是个坏蛋!早晚哪,我非要杀了他不可!”“休要胡说!”小皇上这才不言语了。在两旁的宫女、太监们听了,无不翻眼咋舌。心里说:皇上说话是金口玉言,小安子早晚非得倒霉不可。俗语说:“路是自己走的。”安得海所做所为,为他自己埋下了祸根。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西太后。她坐到盘龙椅上,看着金碧辉煌的殿字,有说不出的痛快。暗道:肃六哇肃六,该着向你算总账的时候了。“启奏太后。”小安子进来说:“恭亲王求见。”“噢,太好了。”西太后说:“在什么地方见合适呢?”“回太后,奴才把养心殿打扫好了,在那儿召见比较为宜。”“嗯,就依你吧!”西太后又请着东太后,升坐了养心殿。
恭亲王先给太后和小皇上问了安,小皇帝也给六叔见了礼。西太后问道:“六爷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吗?”恭亲王欠身道:“请二位太后放心,臣都安排妥帖了。”西太后问道:“你看何时下手为宜?”“自然是越快越好,以防迟则生变。”那明天怎样?”“没问题,没问题。”西太后问东太后:“你看呢?”东太后知道商量的不是好事,但又没有理由反对。只好附和着说:“你们商量着办吧,怎么都可以。不过,不要把事情闹得太大。记住,但能容人且容人哪!”恭亲王道:“请母后皇太后宽怀安福,决不至牵连得人多了。即使是八大臣中,也要分三六九等,祖宗一向以仁德治天下,臣怎敢逾越。”“这就好,这就好。”
西太后对东太后向来是鄙视的,只好耐着性子听完。然后,问奕-道:“垂帘的事何时入手?”恭亲王知道,她主要关心的是这件事。所以,故意怔了一下,说道:“臣准备双管齐下。取消顾命,倡议垂帘,同时进行。”西太后关心地问道:“依你看,有什么阻力吗?”“阻力自然是有的。不过,请太后放心。只要功夫下到,一切都不难实现。臣已与贾桢、桂良、周祖培几位相国协商过,他们都支持垂帘。至于旗下王公亲贵,更不在话下。”两太后点点头说:“封疆大吏是何态度?”“这个,臣不敢说。不过,中枢大政既定,他们也只好依附了。”“好吧,就照六爷安排的办,如有变化,随时报知我们姐妹。”“臣遵旨。”
当天晚上,恭亲王先把桂良、贾桢、周祖培、文祥几个人请到官邸,就取消顾命、实现垂帘的事,商议了一个多时辰。最后由周祖培起草,写了一份迎请两宫太后垂帘的上皇帝书。接着,又赶到别墅鉴园,与文祥、宝-、曹毓英、朱学勤、桂良,密商了铲除八大臣的事。
恭亲王休息了片刻,天还不亮,就坐上轿子,赶到紫禁城,面见两宫太后,把议事的经过和安排说了一遍。西太后大喜,接过名单看了一番。她见共十九人,其中有三朝元老,有世袭的王爵,有军机大臣,有德高望众的文官武将,是足以与顾命八大臣匹敌的。所以,深感满意,问奕道:“何时把他们召来为宜?”“臣看现在就好。”“要传见这些人,还有一段时间吧?”“不用,臣已和他们打过招呼了,随叫随到。”
西太后暗自吃惊,称赞恭亲王办事干净利落,果断周密。经两太后同意,马上升坐养心殿,宣召名单上的人。被宣的人排了一大溜,一个个朝珠补褂,顶戴花翎,按着品级爵位,直奔养心殿而来。
怡亲王载垣和端华、匡源、穆荫、杜翰、景寿、焦佑瀛七人,回京后,高高兴兴地进宫承值。焦大麻子从厕所走出来,往隆宗门那儿一看,不由就是一怔。忙跑进军机处,对载垣说:“王爷,情况有变!”“什么?”六个人同时惊叫了一声。焦佑瀛用手往门外一指:“瞧,他们要干什么?”载垣隔着窗户一看,也是一愣:“怪呀,谁让他们进宫的?”端华道:“不经顾命大臣允许,外臣是不得随便进宫的。他们连这点规矩都不懂?”说罢,推门走到外边,向众官问道:“你们这是往哪儿去?”那些人看了他一眼,谁也没言语,照旧往里走。端华急了,“噔噔”把去路横住,大声喝斥道:“按祖宗的成法,外臣不得随便出入禁地。”恭亲王笑道:“对不起,我等是奉了两太后懿旨的。”“太后也得按祖宗的成法办事,你们去不得!”
正在这时,僧王僧格林沁过来了。他指着端华,藐视地说:“不听太后的,听你的吗?快到一边凉快凉快去吧!”一边说着,一边伸出大手,像拎小鸡一般,把端华拎出隆宗门,“啪!”摔到地上,笑着转身走了。端华站起身来,连滚带爬回到军机处,向众人讲了一遍。七大臣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单说这十九位王公、亲贵。他们来到养心殿,向小皇帝和两太后行了三拜九叩礼。东太后忙说:“起来吧,站着说话。”“谢恩!”众人站起来,等候问话。西太后道:“有几位,我还不认识呢!”恭亲王赶紧站出来,挨着个地做了引见。
按理说,应该东太后问话。可是,她一紧张,什么也说不出来了,不住地看着西太后。西太后心领神会,便开口问道:“今儿个把诸位请来,一是君臣见面,彼此认识认识,二是与诸位商量几件大事。”众人齐声答道:“不敢,不敢,臣等愿遵懿旨。”西太后毫不拘束地说:“君也好,臣也好,说话办事都得讲个理儿。你们各位多数是三朝老臣,国家的柱石,对大清忠心耿耿,俺姐妹俩都心中有数,请你们多多做主。”她用手指着小皇帝说:“皇上才六岁,我们姐俩又年轻,孤儿寡母的,在外面净受人欺负啊!”
西太后说着说着,声音哽咽,“哇”一声哭了起来。东太后也触动情感。哭了起来。小皇帝见两位母亲这么一哭,他也跟着嚎陶大哭。十九位大臣见了,鼻子一酸,也哭了起来。
西太后一边哭着,一边述说八大臣的专横。尤其对肃顺,说得更加绘声绘色。僧王气得“哇哇”直叫,大叫道:“因何不治他们的罪?”西太后故作震惊地问道:“怎么,顾命大臣也能治罪吗?”大学士周祖培道:“从古至今,权操自上。顾命大臣也是君主封的,自然有权把他们撤掉!”大学士桂良出班奏道:“倘若顾命大臣忠于职守,当然不便裁撤;而肃顺他们竟敢越职擅权,图谋不轨,岂有不治罪之理?”醇王道:“太后可传旨,先解除他们的职务,而后定罪!”“好好好!就依卿等所奏。”西太后转过脸去,对东太后说:“姐姐,你就降旨吧!”
东太后赶紧退到里间屋,把衣服解开,从小衣中取出曹毓英事先拟定好的那份密旨,又回到养心殿,交给恭亲王。奕-把密旨展开,当众朗诵了一遍。谁都听得出来,其中多有不实之词。比如,咸丰帝本不愿回銮;而谕旨上则说咸丰早想回銮,由于肃顺等人的阻挠,才没回京。又说北地风高,皇上念及北京臣民,故忧闷成疾而死等等。可是,在这种场合,谁又肯替他们辩解。奕念完,一致议定,奉请两太后垂帘,拿问八大臣。恭亲王接旨在手大踏步来到门外,高声喝喊道:“侍卫何在?”侍卫“呼啦”一声,从四面闯出来。恭亲王道:“圣旨下,将顾命大臣拿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