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回门,昏侯府(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楚天秀李虞小说最新章节!

初二,清早。 </p>

楚天秀带着李虞,还有祖儿、狄儿,乘坐马车,携带了一马车的回门礼,各色孝敬之物,来到王侯巷的昏侯府,回门了。 </p>

王侯巷早已经非常热闹。 </p>

聚集在此地的王侯府邸众多,王侯门阀彼此联姻,每逢春节过年,拜年的亲戚、回门的妇人、故友门生,多如过江之卿。 </p>

王侯巷内,出入皆权贵,往来无白丁。 </p>

昏侯府在巷头,平王府在巷尾。出了王侯巷,便是繁华热闹的长乐街。 </p>

李虞在狄儿的搀扶下,下了马车,她望着眼前这座侯门府邸,心中有些激动。 </p>

这一日,她等了太久了。 </p>

这昏侯府铜门把手摩挲的泛光,门略有些陈旧,看出年份极久,门口两尊貔貅威武,依旧显耀着昔日前朝血脉的余辉。 </p>

在王侯巷,昏侯府无疑是非常特殊的存在。 </p>

自西周以来,历朝历代皆信奉和祭祀先祖,将祭祀先祖作为朝廷和家族的头等大事。 </p>

不管王侯将相,公卿士族,要拿资历说事的时候,都是先比一比先祖曾经出了那些厉害的人物,再比自己现在的家族,最后才是自身的本事。 </p>

昏侯府继承了千年楚国血脉,至今未曾断绝。这在整个大楚皇朝上下,是独一份,没人敢在昏侯面前炫耀先祖的身份。 </p>

身为大楚皇族的项家曾经还是熊氏皇族的部将,而金陵十大家族更难以望其项背,只有敬慕的份。 </p>

哪怕以儒传家的山东孔氏一族,天下儒宗,在昏侯府的先祖面前,也要甘拜下风。 </p>

有敬怀先楚的权贵,路过昏侯府的时候,都会下马步行。 </p>

虽然口上不说,但大楚众王侯和金陵门阀,都默认昏侯府才是血脉最尊的第一家族。 </p>

身份地位固有尊卑。 </p>

但骨子里的血脉,不是一时的衰落和繁华,可以轻易改变。 </p>

天下豪门,皆以和金陵十大门阀联姻为荣。而金陵十大门阀,却最尊昏侯府的血脉。 </p>

甚至大楚皇室,也曾下嫁皇女于昏侯府的先例。 </p>

当然,也正因为昏侯府是先楚血脉,在大楚的地位极为尴尬。 </p>

太祖皇帝项羽凭借一己之力横扫天下诸侯,一统天下。 </p>

在末代楚怀王熊心死后,为了显示自己这皇帝的宽宏气度,把熊心的后人封为昏侯,以楚为姓。 </p>

这昏侯府有着令人仰慕的先祖血脉,但也让其他的功勋王侯、朝臣们不敢太亲近。 </p>

除了联姻这件事情上,各大门阀是乐意和昏侯府联姻之外。其它事情,很少会和昏侯府走一起。 </p>

昏侯府极少有外客来访,只有亲戚。 </p>

李虞如今身为昏侯府的媳妇,对这昏侯府自然是充满了好奇。 </p>

... </p>

“砰砰砰!~爹,儿子回来了。” </p>

楚天秀大力敲门。 </p>

一名老管家匆匆开了门,见小侯爷带着丹阳郡主回门,露出激动的神色,“老王爷,老夫人,小侯爷和少夫人回来了!” </p>

“秀儿回来了!” </p>

老昏侯闻声奔了出来,神色间有一丝慌,但他见到楚天秀、李虞等人,马上露出一副大喜之色,“爹可想死你了。郡主来了,快进来!” </p>

“虞儿见过爹爹!” </p>

李虞笑道。 </p>

“见过侯爷!” </p>

祖儿和狄儿连忙施礼。 </p>

老昏侯连忙让楚天秀和李虞和祖儿、狄儿等人进来。 </p>

楚天秀大摇大摆的进入昏侯府大厅内歇息。“小昏侯”生长的地方,自己家里,当然是很自在,也无需客套。 </p>

李虞好奇的进了昏侯府,这就是大楚第一纨绔世家,传承西周千年熊氏血脉的昏侯府了。 </p>

侯府的庭院,要比平王府小很多。除了老昏侯、楚夫人、祖母,还有一些仆人,总共二三十人。 </p>

“秀儿,虞儿来了!” </p>

却见,一名雍容华贵夫人走了出来,满面春风。 </p>

楚夫人崔彤,皇后崔柔的胞妹,容貌颇有几分相似。但是在昏侯府,不必为宫廷操心,更为轻松,相貌比崔柔皇后要年轻许多。 </p>

“虞儿见过娘!” </p>

李虞施了一礼。 </p>

“走,娘带你到府上到处逛逛。” </p>

楚夫人显然是对李虞极为喜欢,热情的牵着李虞的手,带她到昏侯府内走一走,见见昏侯府。 </p>

李虞出身平王府,什么庭院的气派都见过,寻常的府邸根本没什么看头。 </p>

但昏侯府不一样。 </p>

李虞跟着楚夫人走了一圈,整个人都惊懵了。 </p>

这昏侯府,简直就是一个历代先朝的古董馆。 </p>

庭院、厅堂,墙上挂着,桌上摆着,角落放着,无一不是各色从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到先秦的古董。 </p>

庭院内进香的,是西周饕餮纹鼎。 </p>

厅堂供桌上,一口西周逨盘,上刻三百七十二字铭文,夸耀逨主的家族史,纪念周宣王的册封以及赏赐,还记载了王室变迁,征战,西周各诸侯王。 </p>

李虞震撼。 </p>

王肃副相家的汗牛充栋的竹简藏书,也抵不上眼前这个西周逨盘,铭文刻记的价值。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