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又生妙计(2/2)
等到做出来的鸡毛毽子一半都染上颜色,青婵才如释重负地看着两人的劳动成果。
“小婵,这染色和没染色的毽子价钱是不是定的不一样啊?”李婶询问。
青婵低头略想了想,“自是不一样的,只是相隔多少钱才合适呢?”
“对了,刚刚这颜料是花多少钱买的?还要将这个成本给除去。”想到李叔提来颜料时也没提多少钱,不由又问。
“这个啊,是不要钱的。你李叔有个老熟人是大染坊里的老师傅,每日有不少染料用剩了,不愿第二日再用,一般都是扔了。刚刚你李叔去要了几小桶来,数量少,不用钱买的。”李婶笑道。
不用钱买,无成本投入,自然是好的。青婵看着桌子上摆放的流光溢彩的鸡毛毽子,开口道:“不若卖十五文如何?比不染色的高了五文。”
“若是卖的高上这么多,我们何不全都染上颜色?这般还赚得多些。”看着着实比不染色的毽子好看不知多少的鸡毛毽子,李婶又提议。
青婵微笑着摇头,“不,若是不与未染色的毽子对比,又怎么能突出染色后的漂亮精致呢?又如何让客人心甘情愿的买呢?”
一连串的问下来,李婶思索一会儿,不由也心服口服,到底是个主意多的。倒底是自己眼皮子浅了。
次日清晨,青婵早早爬起来,又是熟练的梳了双丫鬓,系上发带,簪上青离送的梅花簪。开门去了水井边用柳枝沾了食盐刷了牙,又洗了脸,见李婶还没起,想着早饭定是没人煮,便去了厨房。
她涮了锅生火煮了米粥,又炒了几碟青菜腌萝卜,才出了厨房。
又去看了鸡毛毽子,数了数一共二百三十四只,比昨日多了一倍有余,便满意的笑了。
众人吃过早饭,便去了前铺门前和昨日一样摆了摊子。照例让青离和小远志在那儿踢毽子,吸引过往行人。
其中不少客人是昨日来了没买到的,一看这毽子有一半比昨日的光艳不少,就笑开了掏钱就买。
哪料青婵笑盈盈得说了句“这种是十五文的”。
当下就有人不满道:“你们这做生意的哪能坐地起价,昨日十文今日就要十五文了。”
青婵依旧眉眼弯弯笑道:“您且先看看着毽子有何不同再来说说价钱。昨日卖十文的这儿也有卖的,喏,就是这边这些。”说罢,玉手指了指未曾染色的鸡毛毽子。
那人一看便不再言语了,仔细打量着发现染了色与未染色的却是不同。倒是个真心想买的,昨日孩子吵得不行,便也掏了十五文钱买了一只天蓝色的鸡毛毽子。
有了第一个人买自然有第二个,第三个。
青婵没再多费口舌,只管站着收钱。
一连着几日,青婵和李婶每日忙着赶制毽子,赚了不少钱,而此时整个县城也兴起了一股踢毽子的风潮。
这一日,牧云亭踏着悠闲的步子迈入县衙大门,远远瞧见几个衙役凑在一堆,敛着剑眉走过去,站在他们身后不言语。
跟在他后边儿的周捕头连忙重重地哼了一声,用眼神示意他们。吓得那群衙役连忙停下来将什么东西藏在身后,手忙脚乱的行礼并大声喊道:“参见大人。”
“你,手上拿的什么给我看看。”带着威严的命令口气从薄唇里传来。
那名衙役不敢抬头,颤颤巍巍地将手里的东西递过去。
“这是何物?”牧云亭伸出两根手指头轻轻捏着,询问。
“回……回大人,这是毽子。”那衙役脸色有些发白,害怕大人追究他们玩忽职守的过错。
“毽子?”清冷的声音带着疑惑,目光审视地看着手里捏着的毽子。
那衙役目光求救的看向周捕头,他也不清楚大人到底想问什么。
周捕头拱手开口道:“回禀大人,这正是毽子,是城南后街的包子铺的小婵姑娘制作出来的玩赏之物。最近风靡整个锦城,别处不曾有过,所以大人还不知晓。”
“小婵姑娘?可是上次与上回流民事件有关的女子。”似乎想起什么,牧云亭微微皱着剑眉又问。
“正是她。”周捕头语气恭敬。
“有趣。”目光遥遥地看向远方,又看向眼前仍颤颤巍巍不止的衙役,“下不为例。”
说罢,就跨步进了大堂。
大人这是不怪罪他了?那衙役顿时觉得身上压着的大山消失,大松口气。
又想到大人好似没将那毽子还给他,有些想哭了,十五文一只呢?而且还是买给吵闹不止的儿子的,这下要怎么交差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