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成长算法(2/2)

留在办公室钻研了一天一夜,刘凡才从算法的海洋中游了出来。在现在所有能看得懂的算法中,刘凡最在意的一个算法就是成长算法。

成长算法模拟的就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算法可以让计算机模拟人的成长过程,从刚出生的一张白纸开始不断的吸纳周围的一切,在这个吸纳的过程中逐渐拥有自己的意识和想法,从而形成一个独立人格。

这个算法还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现在大家都说人工智能和人类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快速处理海量的信息,人就不行,但成长算法指出,人从出生到死亡,每天接受的数据量也是海量的,光是我们每一秒对眼睛所看到的这个世界的认知就包含了海量的认知,大脑不仅处理了这些数据,而且是即时处理,只不过我们的大脑是在自动进行这个动作,导致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成长算法甚至认为,大脑在处理海量数据上的能力远远超过任何的人工智能,只是人类现在还无法用科技手段去具化大脑所处理的这些数据,我们也没能真正理解大脑的大数据处理方式,但我们一定低估了大脑。

所以按照成长算法的表述,在我们还是婴幼儿的时候,我们就是靠着大脑不断的处理身边的海量信息从而引导我们开始学会说话,学会行走,开始渐渐成熟的。所以让计算机像一个婴儿一样自己去吸收,去分析,去决策,去实验,去巩固,去完善,可以更拟人。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从理论来看还做不到让计算机真的成为一个人,但是通过对大数据的这种扩散式学习并自我分析自我沉淀自我输出的方式,可以让人工智能窥见一丝打破奇点成为真正智能的口子。

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同时,成长算法跟刘凡之前自己想的函数逆推有一点异曲同工之妙,如何让计算机在海量的无规则数据中建立起一个有形的思想,成长算法猜测人类的大脑就是通过一个复杂的算法从无序中寻找有序,而一个个有序的规则就可以让人类建立起自己的人格,所以成长算法用了一种类似刘凡的逆推手段让计算机去模拟大脑行为。

而且成长算法还表示,如果这个算法不断发展下去,很可能可以帮助人类解释很多当下的重大课题,就比如说:人脑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另外刘凡现在对这个算法最感兴趣的是原因是,更多的算法他实在是看不懂啊...

一次次在系统面前宛若智障。

挑中了自己感兴趣的算法,刘凡开始投入精力去研究成长算法的实际操作及运用,在公司过上了废寝忘食的日子。

临近年末,正在公司研究算法的刘凡突然接到了冯伟的电话。

“冯先生。”

“刘总,游戏可以内侧了。”

刘凡从深陷算法研究的状态中抽离出来,想了想问道,“电影那边拍怎么样了?”

“都好了。”

“好,那就挑个黄道吉日内测吧。”

挂了电话,刘凡伸了一个懒腰,等了这么久,《万古长安》终于可以内侧了,作为计划中的第一步,刘凡期待《万古长安》能不能为木龙娱乐打下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足够多的用户流量。

在游戏之后,木龙娱乐已经做好了更多的准备,刘凡想要的是,是让木龙娱乐成为迪士尼、漫威这样的全球性大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