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褚裒北伐(2/2)
桓温简直要暴走,如此机会若不能把握,以后凭什么恢复中原!不顾朝廷的反对,执意领兵东下。
建康当局瞬间坐不住了,以为桓温要借机起兵谋反,司马昱赶紧写信给桓温,说是后赵衰微,凭褚裒一人足矣,不必劳烦桓将军,请桓将军耐住性子,静候前线的捷报传来,若是不顾皇帝的诏命,冒天下之大不韪,恐怕于将军的名声不利,更对国家稳定构成莫大威胁。
看到书信,桓温属下的官员全都建议他暂时忍让,不妨先看褚裒如何破敌,英雄何愁没有用武之地,真要和建康爆发冲突,眼下大好局面可就不复存在了。桓温无奈之下只得暂时撤退,等候北方的最新消息。
褚裒此前从未领兵打仗,然而处子秀并不成功。
接连招降北方的汉人同胞,褚裒对未来局势的态度有些过于乐观,所以当鲁郡人民五百家起兵叛变后赵的时候,褚裒不顾前线的军情,迅速调派部将王龛、李迈,率精兵三千人前往迎接,好像过家家一般。
殊不知,后赵负责驻防此处的南方剿匪总司令官李农手握两万骑兵,眼看晋军来袭,大举前往镇压,最终将三千晋军全部斩杀,鲁郡的五百同胞也无一幸免。
此战让褚裒倍受打击,被迫退守广陵,而驻屯寿春的陈逵得到消息,竟然焚毁了寿春积蓄的所有粮秣辎重,并摧毁城墙,仓皇逃回东晋。
但晋军主力实际上并没有受损,可惜褚裒毕竟没有大将的心理素质和领军才能,首战受挫,便没了进击的决心,不思重新布置扳回一局,反而仓促上疏朝廷,请求贬降自己,实际上则是请求赶紧回家。
司马昱等人倒是乐得这种结果,以后就不会再有人敢说北伐了,驳回了褚裒的降职申请,让他仍回原防地京口,只是解除了剿匪总司令官的官职。
而与此同时,后赵腹地的知识分子和平民20多万,已经过长途跋涉,渡hn下,打算回归东晋,不料褚裒竟毫无征兆地撤了回去,于是没了接应,被追击的后赵大军残杀地屠戮一光,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褚裒固然有谦让的美德,可惜也只有这一样本事,因他毫不章法的北伐,损失几十万人的性命,那么点所谓的美德算得了什么?但他和庾亮一样,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没有充分的才华,来支撑自己的野心,因此酿成悲剧。
当然他也知道自己罪孽深重,甚至产生了战争后遗症,回京口之后不时听到周围传来阵阵哭声,夜里也常被冤魂托梦,精神陡然失守,一病不起,挣扎到本年12月7日,凄然离世,享年46岁。
褚裒失利,桓温不忘继续上书,但朝廷已铁了心要雪藏他,几次三番下诏不许出兵,只管静候最佳时机。
桓温虽然气愤,却也不敢与朝廷完全决裂,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从手缝间溜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