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仙岛拾遗(2/2)

练完功,黄超见大家还没起来,就想看看这海岸能延伸到多远,于是踩着细软的沙子往海里走去,慢慢地湮没在海里。走没多远,黄超见沙子里露出半截黑黝黝大约三十厘米粗的木头,心里一动,这木头要是在海底埋得时间长了也是阴沉木呀,于是伸手把木头拽了出来。黄超把木头拖到沙滩上,见整根木头一丈多长,通体乌黑,两头有明显的刀砍斧凿痕迹。黄超知道乌木坚硬,所以宝剑灌注内力,从头部一剑斩断,只见整个切面外圈炭黑,渐渐转为橘红色。黄超心头一震,难道是紫檀?这么粗的可不多见。

昨天刚下完暴雨,树林里都是雨水,当时黄超也没在意,于是回头看看树林。只见多数树木树皮呈灰绿色,树干多弯曲,少有高大的树木,真是紫檀?黄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提着宝剑上去砍到一颗。见端面心材鲜红,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拿起来往水里一扔,很快沉到水里。果不其然,黄超大喜!

黄超寻思道,这儿肯定有人生活过,或许是遇到台风或者地震导致人迹消失了。黄超站定海边摸着天珠凝神细看,只见宝光点点。于是又重新回到海里,用手抛开细沙,找出四件瓷器来,然后蹲在海边,把瓷器里泥沙清洗干净。

清理一件黄超激动一下,清理完这四件珍宝,黄超暗自庆幸,自己的心脏还是很强大的,件件都是国宝啊!两个钧瓷碗、两个建窑鹧鸪斑盏!

钧瓷碗釉层上漂着浅色的浮釉,釉层下都是深色的,线条流畅,圆润自然,色调柔和、靓丽,恰似蚯蚓在稀泥上爬过的痕迹。在当时,只有“御窑”烧制出的产品才有“蚯蚓走泥纹”,它成了宋代宫廷御用瓷显著的特征之一。所以作为精品或极品,一定要在其青白釉中有一根或很少几根“蚯蚓走泥纹”,这才叫“雨过天晴云破处,婴啼如歌新生来”!

而这建窑鹧鸪斑盏,显著的特点是釉面上密布了大小不均的白色椭圆形斑点。“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早在宋朝时期,日本僧人就从中国学习建窑的制作工艺,并传与日本。这期间,也将中国瓷器,特别是建窑的瓷器带回日本,成为留世珍品。

这两种珍玩传世极少,所以黄超判断,应该是宋代的人到了这儿或者是同时期的日本僧人从中国往日本走到了这儿,遇到变故滞留下来。

欣赏了一会儿,黄超又想到,海里应该还有檀木,估计是用来搭建房屋的,后来房屋倒塌冲到海里,但是紫檀较沉,最终埋在沙里。于是黄超把宝剑插到沙里,横七竖八地在海里划线,遇到坚硬的东西就停下来看看。果然,又从海里找出十来根木头,大多都是紫檀。

这时孙易走过来了,见黄超拿着宝剑在海里划道,问道:“师父,您这是做什么呢?”黄超道:“你也来,找木头。”徒弟来了,这事就不用师父干了,黄超拿着瓷器往帐篷走去。

黄超把美黛和姚瑶都叫醒,对姚瑶说道:“你给家里发个位置,看看这是哪儿的海域。”姚瑶一边操作着一边问道:“怎么了?”黄超道:“昨天来时没细看,早上发现这岛上的都是紫檀树。我在海里又发现不少乌木,还有这几件瓷器,咱们发财啦。”

姚瑶联系完,说道:“乌木也可以说是国家的。”黄超嘿嘿一笑:“这个时间短,就表皮碳化,也可以不叫乌木。一般紫檀的乌木最好埋在地下三四千年,这个大致是宋代的,年代不够,况且咱们用几根就好,自己做家具。这岛上的紫檀让国家来处理不就完啦吗?咱们一根也不要,哈哈。”姚瑶问道:“这乌木年代越久远越好吗?”黄超道:“也不是,要在地下埋上上万年,全部碳化那不就成了木炭了吗?走,到那边看看,看孙易又找出几根来。”

他们一热闹,凌霜霜也起来了,几个人走到沙滩上。孙易挺能干,一会儿就找出几根来。黄超想,再多了就拉不走了,于是说道:“孙易,就这样吧。”美黛问道:“这很值钱吗?”黄超道:“这每一根应该都比你的游艇值钱。”美黛兴奋到:“游艇我不要了,给我分成。”黄超笑道:“小财迷。回头咱买个大房子,给你们没人一间,都用紫檀装修,怎样?”美黛道:“太奢侈也不好,还是低调点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