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三年(1/2)

略更网 www.luegeng.com,最快更新大周昏君最新章节!

转眼间,三年时间就过去了。

这三年里,张凌阳好似两眼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知道埋头种田。

经过张凌阳的努力,大周这三年时间里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到了泰安十三年,大周每年的财政收入已经超过了两亿五千万两白银,相比三年前可以说是翻了一番。

国库充足,张凌阳做起事情来自然更加的无所顾忌,一座座工厂、学堂被建造起来。

在工业上,这三年时间里,大周新成立了五万家工矿企业,除却五千余见重工企业是由皇家把持之外,剩余的四万多加轻工企业是各地士绅和商人创办起来了。

相比重工业投资大、回报慢,轻工业有着投资少,回报快的鲜明特点。

特别是纺织、瓷器、茶叶、航运等行业,是这几年商家投资的热门行业。

而且这几个行业的回报率极其丰厚,只要不出现什么意外,几乎就没有赔钱这么一说。

特别是天竺这块殖民地,大周的商品在那里很受欢迎。

当然,如果要说利润的话,还是贩卖到欧洲更加的赚钱。

单单泰安十二年这一年,大周和欧洲的商品交易的价值就不下于七千万两白银。

至于天竺,大周商人每年要从天竺拉回来至少五百万两以上的白银。

可能会有人说,五百万两白银是不是有些少了。

其实一年能获得五百万两白银,已经不少了,毕竟天竺本身就不是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别说天竺了,就说大周,在工业化推行之前,一年的财政收入又有多少呢?

所以对于每年从天竺那里获取的五百万两白银,张凌阳还是很满意的。

可能钱财上,大周从天竺那里获取的不是太多,可资源上大周获取的利益,却是无法估量的。

几乎每天,东南沿海的几座码头上都有庞大的船队不断的穿梭于吕宋、爪哇、婆罗洲以及天竺等地区。将大周生产出来的商品子啊那里抛售,再从那里拉回来一船船的金银铜铁以及其他的稀有矿石。

大周的工业发展成绩可人,教育发展的也不慢。

在这三年时间里,一座座中小学堂和大学堂在各地建立起来。根据礼部最新的统计,这三年时间里,大周已经建造了上万座中小学堂,几乎是每一座县城,就有一座中小学堂。

可与之相应的,随着为数众多的学堂建立起来,师资力量就显得有些不足了。

这三年时间里,大周皇家学院一共培养出不下十万名科学技术人才。

可对于大周这个庞大的国家来说,十万科学技术人才分散到各地学堂,每个学堂也就只能分十余个而已。

更何况,张凌阳也不会让所有皇家学院的毕业生全都充入各地中小学堂当教师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师资力量严重影响了大周教育的发展。

在政治上,这几年张凌阳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巡检司的建立和官吏考核制度的重新制定两个方面上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