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遗祸千年司马懿(2/2)
群臣听到这番话,内心悚然一惊,知道是皇帝的发自肺腑之语。
这个理由其实也有人猜测过,但是从皇帝口中说出来,仍旧是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谁能想到,司马懿千年前所做的事情,千年后落在了李善长身上,让他落得个被杀结局――
如果没有司马懿老年篡夺权位这件事,李善长多半不会被杀。他所犯的罪过,不一定以谋逆论罪。
但是有司马懿的前例在前,太祖不敢赌这个可能。只要太祖生病身体虚弱,就会怀疑李善长的用心。
try{ggauto();} catch(ex){}
在不确定是否能熬死李善长的情况下,太祖最好的选择,就是杀掉李善长。不让这个权位很大的功臣,影响到后续皇帝。
可以说,李善长是因司马懿而死。司马懿千年前射出的一支箭,千年后射中了这个人。
想明白这件事的群臣,兔死狐悲地同时,忍不住埋怨起千年前的司马懿――
如果不是这个人谋朝篡位,皇帝何至于要杀已经致仕的老臣。
司马懿当真是遗祸千年,到现在还在贻害世人。
――
看着群臣的脸色,朱由检知道他们有些被吓到了。所以他把自己之前设立资政院的想法,向群臣道了出来:
“朕之所以设立资政院,定下致仕年龄限制。”
“就是为了使君臣相得,避免胡乱猜忌。”
“大臣年老致仕之后,只要不胡乱插手朝政,把一些人阴谋乱政的事情检举给皇帝。”
“皇帝又怎会怀疑大臣,是否有了逆心呢?”
“资政院之设,是为了君臣互信,避免有些大臣年长又有权位,让皇帝不得不痛下决心。”
这番交心的话,让群臣仍旧感到寒意,也受到一些安慰。
诚如皇帝所说,只要致仕后不胡乱插手、知道逆谋后就检举,皇帝又何必担着杀戮老臣的名声,非得把他们杀掉呢?
尤其是一些人看着皇帝年轻的面庞,感觉更是欣慰:
纵然大明的皇帝大多不长寿,当今皇帝至少也有二十年的寿命。
他们这些老臣,大多会在皇帝年老前死去。
所以,他们可以放心地建功立业,不用担心当今皇帝会杀戮功臣。
不过,也有一些人下定决心不要恋栈权位,免得皇帝觉得自己的权力太大,在生病的时候会出于担心把自己除去。
可以说,司马懿的行为,至今仍在贻害,影响君臣间的互信。
一些人因此更加感谢诸葛亮,明白了诸葛亮为何被历朝推崇的原因――
实在是大家都期望君臣相得,不希望皇帝因为一些猜忌,就胡乱杀戮君臣。
皇帝同样期望臣子有诸葛亮的忠心,对诸葛亮最开始推崇的皇帝,就是司马懿的后人司马炎。然而司马家得国不正,最终仍旧被刘裕所篡。
大明现在是没有这种权臣的,朱由检毫无顾忌地讲解了自己的看法后,又向群臣说道:
“李善长的罪过,说谋逆有些牵强,但是谁也不能确定他是否有逆心。”
“所以他的罪行不变,仍按太祖时的审判。”
“但是他的功劳也是实实在在的,应当列入功臣庙。”
“希望他成为城隍之神见了太祖后,会向太祖忏悔。”
定下这个原则,朱由检道:
“太祖功臣、成祖功臣,和紫阁功臣按同样规格封赠。”
“李善长的后裔若成功开藩,朕许其世袭伯爵之位。”
“但是李世选排除在外,他是流放罪人。”
这个处置,让刚刚身怀戒惧的群臣,感到一阵安心。
当今皇帝还是宽洪大量的,这相当于实际赦了李善长的罪。
他们商议之下,为李善长恢复了职位爵位勋级,并且追谥襄愍,有怜悯昭雪的意味。
李善长的长子李祺被追赠韩城伯,他的后裔可承袭这个爵位,前提是去海外开辟封地。
李善长的后面,又有太祖封爵不受的朱升、姑孰郡公陶安、南阳郡侯叶琛、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功不在诸将后的章溢这五位文臣,同样被列入功臣庙,可以配享太庙。
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因为和李善长一样的原因被赐死,同样实际赦免。他们被追谥为武壮、武靖,后裔可承袭伯爵爵位――
这两人多有文官为他们说话,尤其是傅友德的后裔,和很多文官有交情。
董其昌的一个弟子傅廷彝,就是傅友德的后代。
接替朱燮元担任川贵五省总督的傅宗龙,同样是傅友德的后人。他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同科有钱谦益、杨嗣昌等人。
当今晋王一系,也是傅友德女儿的后代。
可以说,傅友德的后裔颇为繁茂。早在嘉靖年间,傅友德就被建庙赐额,已经实际平反。
朱由检这次给他平反,并没有遇到多少阻力。他还把另外一些没有犯下大罪的开国功臣实际平反,允许后裔去开辟子爵、男爵领地。如果本就有世职,转为爵位时可以升一级。
没得到谥号的功臣,这次也一并补谥,给他们应得的地位。
最终,太祖功臣庙的功臣,被定为三十三人。他们也同时配享太庙,享受皇帝祭祀。
成祖功臣庙人数就更多了,但是配享太庙被严格限制。朱由检恢复了姚广孝的配享,加上张玉、朱能、王真,只有四个人配享成祖庙庭。
成祖年间封爵的,都被列入功臣庙。他们的后裔大多是贵族,仍在承袭爵位――
就是为了不让这些勋贵闹腾,朱由检也得把他们的祖先加进去。
其中因为靖难功劳列入功臣庙的,有三十三人。
随成祖南征北战封爵的,有十三人。
仁宣时期封爵、功劳却是在成祖时期立的,有三个人。
在成祖年间启用,后来被宣宗托孤的文臣,有四个人――
之前评选紫阁功臣时一直被群臣推荐的三杨,这次和胡一起被列为成祖功臣。
但是他们的功绩在成祖功臣中实在不显眼,只能排在后面。
这五十三人,就是成祖功臣。他们的后裔同样被允许海外开藩,至少拥有伯爵爵位。
实际现在大多拥有公侯伯爵位,在京城不肯往海外去。
其余紫阁功臣,这次也得到了配享太庙的荣耀,接受皇帝祭祀。
比较麻烦的是于谦,把他配享英宗庙庭显然不合适。景泰皇帝则因为没有庙号,自然也没庙庭。
最终,在朱由检的提议下,群臣给景泰皇帝上了庙号代宗,谥号也增加到十七字,符合大明皇帝身份。
景泰陵也要改建,更符合帝陵规制。
不过他在太庙中直接被放在祧庙,因为比他更往后的宪宗、孝宗,已经在祧庙里了――
实际他没在太庙寝殿里一天,就进入了后殿。
至此,厘定功臣之事,方才完全定下。
大明的太庙和功臣庙,都要随之改变。
太祖功臣、成祖功臣、紫阁功臣,构成了大明新的功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