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音乐节评奖(2/2)

甚至,那个家中有海贸生意的秀才,当即就向潞王提出,愿意用自家的船只,送潞王府的人去开藩。

try{ggauto();} catch(ex){}

这让潞王更是欣喜,让他改日去府上具体商议。

――

一群人谈论了一下前程富贵,又说起了风花雪月。

因为潞王去皇家乐团,就是找李玉商量音乐节评奖的事情。

所以众人的话题,很快转向了这次音乐节。

潞王朱常道:

“这次音乐节,陛下非常重视,任命了刘先生为评委会主席。”

“本王和李团长、冯主编、凌主编为评委,祁御史监督和公证。”

“所要做的,就是为后世垂范,定下评奖章程。”

“优秀作品会收录乐府,由翰林院文艺馆编校。”

这些人名,有些人不太熟悉。

李玉向他们讲解了一下,都是乐府中人。

李团长自然不用说,就是他这个皇家乐团团长。

冯主编就是冯梦龙,如今是《大明通政司内参》主编。之前李玉就根据他的《卖油郎独占花魁》,创作了一部戏《占花魁》。

凌主编是凌初,如今是《大明通政司月刊》主编。他在戏剧上成就非凡,曾得到汤显祖称赞。

祁御史则是祁彪佳,他也是戏曲名家,而且在天启二年考上了进士,之前在福建兴化府任推官。

在去年清理知县出身的科道时,他被补为御史,并且被推荐为乐府人员。

不过他在京城名声更响的,是作为工部左侍郎商周祚的女婿。

他的妻子是能书善画的才女商景兰,两人琴瑟和谐,人称金童玉女。

而且有传言说,商周祚在今年的八月选官中,有可能更进一步,成为九卿之一。

祁彪佳的身份也水涨船高,甚至已准备回避,从御史转任他职。

这次让他做评委会监督,是给他立功的机会。

介绍了这些之后,李玉道:

“李某初来京城时,曾于刘先生府上寄居。”

“这次音乐节评选,刘先生的意思是他只管礼法上的事情,要求评选出来的作品符合四维八德。”

“其余具体事项,则由我等去办。”

众人闻言点头,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

刘宗周负责重制礼乐,如今忙得是不可开交。

音乐节的琐事,自然不值得麻烦他。

甚至很多人心里,都没对音乐节有多重视,不认为乐的地位,能够和礼相比。

李玉在说了个大概后,又向潞王说道:

“皇爷对音乐节也有指示,说是要把广义上的音乐项目,都要包含起来。”

“所以音乐节要有音乐类奖项,如最佳音乐奖、优秀音乐奖、作词奖、作曲奖、编曲奖、演唱奖、演奏奖、最佳乐团、最佳指挥等。”

“殿下要负责的,就是音乐类奖项,可广邀同道评选。”

潞王闻言颔首,对此颇有兴趣。

他是真的喜欢音乐,而且想靠这个留下贤名――

朱载这个榜样的作用,已经初步显了出来。

如果未来音乐的地位提升,他们都会在历史上留下足迹。

然后李玉又道:

“乐舞密不可分,朝廷还有乐舞生,并且要选拔乐舞人材。”

“所以音乐节还有舞蹈类奖项,由鄙人和教坊司、神乐观诸位评选。”

这是保留乐户的重要原因,要让他们在各种祭祀典礼上服役。

最后才是戏剧,由冯梦龙、凌初两人,负责戏剧类评选。

但是两人还有不同,那就是擅长话本的冯梦龙,主要负责话剧类,凌初负责其它。

说了这些分工后,李玉又向众人道:

“这些奖项的评选,首先要有提名。”

“诸位都是知名人士,可作为专业人士参与。”

“提名定下之后,除了专业评委投票,还要参考大众投票,以及选出最受观众欢迎奖项。”

“目前初步定的,是和《京城文艺报》合作,他们把入围名单印刷在报纸上,读者剪报投票。”

这让张溥来了兴趣,说道:

“《京城文艺报》的发行量,应该不算多吧?”

“《明报》是四大报之一,李兄有没有考虑和《明报》合作?”

李玉有些惊讶,说道:

“张兄的《明报》,也愿参与此事吗?”

“我和《京报》谈的时候,他们只愿让《京城文艺报》参与。”

作为收编了京城抄报行的报业集团,京报集团不但有撑门面的《京报》,还有《新闻报》《文艺报》等专业报纸,都是和原本的报业人员合办的。

甚至就连四大报之一的《大同报》,都是和京报集团合办,只是由钱谦益主导,关系更疏远些。

李玉最初想的,就是与《京报》合作,广泛投放选票。

但是《京报》认为自己是全国性报纸,选票投放到外地,音乐节都过去了。

所以拒绝了此事,只愿意拿出《京城文艺报》合作。

李玉好不郁闷,却也觉得有理,所以就没有去找其他报纸,只和文艺报合作。

没想到张溥在这个宴会上,主动提出合作,可以在《明报》上印刷选票。

这让他很是高兴,但是又和张溥说了顾虑。

张溥却认为是小事,夹带着附送就行了。

这样读者不需要掏钱,自然不会抱怨。

至于增加的成本,张溥认为可以在选票背后印刷广告收回来――

可以说,在办报一年之后,他已经熟悉了报纸运作。

要不然《明报》也不会成为四大报之一,仅次于《邸报》和《京报》。

李玉听到张溥的办法,对此很是高兴。

甚至想着音乐节是不是能打广告,以便收回成本。

不过在想到音乐节是第一次举办,最重要的是树立名声后,他又打消了这个想法,决定先稳一稳。

潞王则完全没有这个想法,他只是为张溥的帮忙而高兴,举杯向对方示意。

张溥在得到这次合作机会后也很高兴,因为他从李玉所说的选票中,敏锐察觉到这种评选方式的潜力。

说不定未来就有议员来报纸上打广告,号召有选举权的民众,投票选他为议员。

所以他觉得在《明报》上试一试,看看这种评选的效果如何,提出章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