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神仙体系和神话传说的大统一(1/2)

确定天地众神仍旧属于道教神系后,会谈的氛围好了许多。

这些道士最核心的诉求,就是把这些神仙留在道教神系,免得信仰老天爷、土地爷的民众以后不再信道教。

太常寺官员同样能够接受,因为只要道教承认皇天后土为至尊,这些道士在传播道教信仰时,就是在传播天地信仰。儒家不用出力,就能获得收益。

可以说,这次厘定神仙体系的本质,就是儒道合流,确定主从地位――

掌握朝堂的儒家,在皇帝的支持下,在信仰这个领域,同样取得了主导地位。

确定皇天后土为至高神后,代表皇帝的高时明道:

“皇天上帝为天界至尊,后土皇地为地界至尊。”

“天子为天地之子,受命于皇天后土,为人界至尊。”

这是确立天子在神仙体系中的位格,和皇天后土并称至尊。

在皇天后土不能降临人界的情况下,天子就是人间至高神。

张九功、王常月等道士,对此默然不语。

太常寺少卿曹思诚眉头微皱之后,说道:

“《诗》曰:天生蒸民。天下万民皆上天之子。”

“《尚书》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

“故而天子为天之元子,代上天治理天下万民。”

这个概念,是宗法制的重要源泉。

不是说只有天子是上天之子,而是所有民众,都是上天之子。

但是天子是天之元子、是最嫡长的儿子,所以能代上天治理天下。

天子敬天法祖,其实也是孝道的一部分。甚至还有“天子僭天”这个概念,用天道约束天子。

高时明虽然懂得诗书,却对这些更深入的东西并不明白,对此也没反驳。只当曹思诚承认了天子是人界至尊,目光看向了一众道士。

群道在太监和官员的压迫下,只能勉强点头,承认天子是人界至尊。

接下来的厘定神仙体系,同样也是天子代天封神。

所以《封神演义》这部书,是一定要大改的。不管封神榜是不是姜子牙掌管,最后封神的时候,都要周天子出面。

高时明洋洋洒洒说了一通,指出《封神演义》需要修改的地方,又问这些道士道:

“《封神》一书,以鸿钧道人为至高,尚在三清之上。”

“此道人从何而来?尔等可能解释?”

张九功不知道皇帝和高时明为何如此重视这部小说,回道:

“鸿钧道人为三清老师之说,为民间凡夫所传。”

“民间一些地方,有鸿钧庙。”

曹思诚则解释道:

“鸿为大,钧为制陶之转轮。”

“鸿钧之意,大概是代指天道。”

高时明闻言立即道:

“曹少卿解释甚好,鸿钧其实就是天道。”

“鸿钧道人是天地的显化,故而能称为三清之师。”

把皇帝嘱咐他的话,向众人道:

“皇天是何?为天之号。”

“后土是何?为地之号。”

“天地本无形,故而朝廷祭祀时,只是书写牌位。”

“但是民间凡夫俗子信仰天地时,又需要天地有形象,故而玉皇大帝、后土娘娘,为天地显化之身。”

“鸿钧道人同样,为天地相合所化成的一气显化。”

“故而其本质和皇天后土一样,为至高神。”

一番话洋洋洒洒,解释了皇天后土的形象问题。

还利用鸿钧这个形象,确认皇天后土高于三清。

群道对此眉头大皱,不认同鸿钧这个形象,能够高于三清。

但是他们刚刚承认皇天后土为至高神,此时高时明说鸿钧道人其实就是皇天后土的化身,所以高于三清。他们对此也不好反驳,只能交头接耳议论。

太常寺的官员,对此则无所谓。他们连三清都认为是道家妄说,对三清多个老师当然没有意见。

尤其是按高时明的说法,鸿钧道人是天地化身,他的位格高于三清,就相当于皇天后土压了三清一头,他们当然是喜闻乐见。

曹思诚更是总结道:

“如此说来,天地人三界至尊,有皇天、后土、天子。”

“又有作为化身,能与之并称的玉皇大帝、后土娘娘、鸿钧道人等化身。”

“至尊之下为天尊,有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

高时明颔首微笑,说道:

“和三清并称者还有四御,有北极紫微大帝、南极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大帝、西极天皇大帝。”

“此四极大帝和昊天金阙玉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一起,统御天地六合。”

“能与之并称者,还有接引佛祖、准提佛母、陡斯天尊等神。”

这一连串的话语,说得一众道士都有些反应不过来了。

但是高时明却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机会,把从皇帝那里听来的盘古开天、鸿钧传道等故事,向这些人讲解出来。

这些故事,自然是朱由检参考后世的洪荒小说而来。只是鸿钧的身份,变成了天地化身。

盘古的身份和鸿钧一样,是天地相合而成,只是那时天地还未分开,所以才有了盘古开天地。

盘古开天地后,天地相合为一气,化为鸿钧道人。鸿钧道人传道,所以才有了天地诸神。

三清、二佛、女娲,成了鸿钧的弟子,也就是天尊中最尊贵的六人。

还有旁听的三千客,建立诸多旁门。

这一连串故事,听得众人是目眩神迷。似乎曾经真的发生了这些事,天地众神也由此而来。

可以说,这个在后世写烂了的小说流派,完善程度远非此时的神仙传说可比。而且还能承接《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小说,体系非常完善。

但是在场的人,却心知肚明这多半是小说故事。张九功斟酌着询问道:

“这些事迹,曾经发生过吗?”

“若有错讹之处,神仙可会怪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