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朝鲜国相洪承畴(2/2)

让他急忙解释,朝鲜没有和建虏私通的意思,只是打不过建虏,只能被其威逼。

话题又绕回来了,洪承畴道:

“朝鲜军民,并非打不过建虏。”

“只是一些官员,没有敢战之心。”

“崔孝一、郑凤寿等义兵首领,皆是敢战之士。”

“若有能征善战的将帅统领,必能抵挡建虏。”

try{ggauto();} catch(ex){}

“大王好好想想,是自家的世代富贵要紧,还是清川江以北残破的荒地要紧。”

“洪某在朝鲜的时间很长,会盯着大王和建虏的往来。”

向朝鲜国王行礼告退,告辞走了出去。

他知道,这样的大事,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谈妥的。其间必然有各种争夺,还需要朝廷首肯。

洪承畴离开之后,李倧就想召集朝鲜群臣,商议洪承畴提出的事情。

但是想到洪承畴的分封提议,他又放弃了这个念头——

因为他觉得把清川江以北分封,绝对会有很多大臣甚至宗室赞同。

他们会以光海君为榜样,赞同大明的分封提议。

想到这里,李倧就有些痛恨,之前对光海君被封这件事考虑不够,留下这么大的隐患。

有了光海君这個例子,那些有野心的宗室和臣子,都会建议他同意大明使者的分封提议。

这让他急得团团转,却又没有办法——

推恩令作为千古第一阳谋,哪里能让人轻易想出破解方法。

掌握名分大义的宗主国,能够轻易用这个计策,挑动藩属国人心。

洪承畴也有这个认识,所以他来到朝鲜后,很快亮明了目的。

而且在和朝鲜国王分开后,把两人之间的谈话,安排人散播出去。

一时间,朝鲜很多人士,都知道了大明有意让朝鲜国王分封,把清川江以北的荒地分给有功臣子,让他们抵御建虏。

这让受够了丁卯胡乱,不想再一次担惊受怕的朝鲜臣民,纷纷附和此事——

他们都不觉得清川江以北有什么好的,朝堂上也有放弃这些地方的提议。

一些有野心的臣子,甚至开始走洪承畴的门路。想要像光海君那样,被大明册封个爵位。

有了大明的册封,他们的富贵就有保障了,即使朝鲜国王想对付他们,也有大明保护。

洪承畴临时寄居的房舍里,一时门庭若市。他还得到了一些人的捐献,在汉城找了个地方,成立驻朝大臣衙门。

而后他就专门盯着朝鲜君臣,让他们给东江镇筹集粮饷。并且不许一粒米、一根线,通过朝鲜运往建虏。

东江镇的水师还利用皇帝授予的缉私权,在鸭绿江上来回。

朝鲜和建虏的使臣都被断绝,再也无法联系。

建虏因为此事,本要攻打朝鲜。但是因为林丹汗接受大明册封成为顺礼王,在草原上开始重建威势。

这让他们不得不把出兵方向选择为察罕部,进攻林丹汗留下的兴安岭故地。

没有被建虏威逼的朝鲜君臣,也因此认识到有大明护着的好处。

洪承畴这个驻朝大臣,在汉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朝鲜国王李倧对他再是不满,也不得不以礼相待。

尤其是六月的时候,庄际昌、姜曰广、张果中等人,带着监护朝鲜的旨意传来。还任命洪承畴兼任安东巡抚,支援韩王藩国、江陵公国、宁远伯国这几个藩国开辟。

这让朝鲜君臣都知道,当今大明皇帝是真要实行分封,而且定了对朝鲜的政策——

以后的朝鲜事务,都要受驻朝大臣监护。朝鲜国王的命令,要有驻朝大臣副署。

这让洪承畴的地位,在朝鲜猛然跃升。从之前的总督交涉事宜,变成总督监护朝鲜。

可以说他现在的地位,就相当于诸侯王国相。

相比之前只负责大明和朝鲜的交往,不可同日而语。

朝鲜君臣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位实际上的国相,洪承畴却丝毫不客气,一改之前对朝鲜内政的不干涉,命令朝鲜沿海官员修缮港口码头,给大明北上的船队提供后勤。

甚至亲自出行,巡视安东巡抚辖地——

他需要找个地方,作为安东都护府驻地。

即使只是暂时兼任,他也需要在这个位置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让人知道自己实际担任过巡抚,不止是驻朝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