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专门委员会(1/2)

心中有了想法,韩却没有私下让东林党行动,也没有私下和交好东林党的袁可立商议。

毕竟他是打着“以威福还主上,以政务还诸司,以用舍刑赏还公论”的旗号,才重新得到皇帝信任,得以入阁任职。

这种权力分配的事情,他即使心中有想法,也只能让皇帝裁决。

所以,韩在一次处理陕西灾情的常参会议后,当着群臣的面,请求道:

“臣奉陛下之命,担任逆案审判委员会主任。”

“戡乱救灾委员会职责更大,请陛下任命大臣,担负主要责任。”

这番话语说出,文华殿中的群臣,全都静了一下。

因为他们都知道,皇帝不任命主任的原因,是这个职位不好任命。

黄立极作为首辅,放在以前的朝代就是礼绝百僚的丞相,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当副手的,除非上级是皇帝和太子、或者挂名的勋贵。

但是黄立极的能力和威望不够,在戡乱救灾委员会中的作用是为袁可立站台。把袁可立的决定以首辅名义写成票拟,经过批红之后,形成旨意发出去。

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朝堂上下早已默认了这个格局。如今韩突然在这上面发言,所有人都知道他在搞事。

冷冷地瞥了韩一眼,黄立极早就知道这个东林领袖之一,进入内阁后不会那么安分。如今对方拿这件事情着手,他在思索之后,低眉顺眼地道:

“陛下,臣在内阁事务繁多,实在无力承担更多重任。”

“请陛下允许臣卸任戡乱救灾委员会的委员,由袁尚书担任主任。”

“委员会的票拟,由徐学士秉笔。”

主动请求退出,把写票拟的事情,交给了前段时间被皇帝任命为委员的徐光启。

这样一来,袁可立以弼政大臣的身份担任主任,就能名正言顺。

但是韩的招数,岂是那么好接?

在说出请辞的话语后,黄立极见皇帝久久没有回应,袁可立也站着不动,没有发出一言。

这才感觉到坏了,他刚才有些失算:

因为皇帝不任命袁可立,并非是顾忌他的面子。还因为袁可立作为兵部尚书,不适合担任主任。

毕竟兵部尚书说起来也算武职,袁可立发出的命令,不一定能让文官接受。

而且掌握兵权的袁可立,权力也不能太大,让皇帝感到不安。

这才是皇帝让袁可立实际主持戡乱救灾委员会,却没有任命他为主任的原因。

黄立极又经过一番思索后,这才完全想明白。

这让他恨得牙痒痒,暗叹韩利害:

此人对皇帝心思的把握,已经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自己一不小心,就遭了他的算计。

坐在御座上的朱由检,看到这短短的交锋,已经发现在权术手段的运用上,韩高于黄立极。

也难怪这个人想当首辅,没有把黄立极等人放在眼里。

不过他留着黄立极,是因为这个人顺从。能力什么的,并不放在首位。

所以他看着挑事的韩,说道:

“韩学士提出这问题,想必已有答案了。”

“不如直接道出,众卿一起参详!”

韩听闻此言,知道是真正的考验。压过黄立极什么的,对他来说根本不是事。毕竟他担任首辅的时候,黄立极连大学士都不是。

他成为首辅的阻碍,其实是在皇帝。只有皇帝觉得他能当首辅,他以后才能接任。

所以,韩这次入阁,打着“以威福还主上”的名号,同样选择顺从。并且要展现能力,让皇帝觉得他更好用。

他提出来问题,自然想好了解决方法,以免皇帝觉得他只会挑事、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皇帝的询问,韩道:

“臣自担任逆案审判委员会主任以来,觉得委员会之设甚好。可以让多个衙门合作,处理紧要之事。”

“但是委员会如何设置,亟需制度规范。”

“臣以为所有的委员会,当有大学士在其中,负责秉笔票拟。”

“再有相关的尚书、侍郎等大臣加入,一同商议事务。”

这是对委员会制度的肯定,朱由检点头赞许。

委员会这个名字,源自于他在后世见到的各种专门委员会。但是在这个时代如何设置,他却并没有多少头绪。

只是觉得委员会的设置很有必要,方便跨部门合作,属于和纵向管理相对应的横向管理。

如今韩说所有的委员会都要有大学士秉笔票拟,其他相关衙门的官员加入。让朱由检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

这是让内阁以外的大臣,分享票拟权的机构。

各种相关衙门大臣的加入,也能让委员会的决定,在执行时没有疑问。

这是融决策和执行于一体,提高效率的机构。

转着这些念头,朱由检又听到韩道:

“委员会包含多个衙门,权责实在太大,臣以为当以临时为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