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铅版技术的进步(2/2)

在得知钱谦益的来意后,王承恩很快拍胸膛,承诺把《大同报》作为京报集团控股的报纸,相比《京城新闻报》等报纸的支持力度,还要高一个等级。

钱谦益对此十分满意,又去考察报纸的印刷,以便按皇帝的要求,写出支持理论。

此时,文思院内部的印刷研究工坊,吕祥正看着废弃的铅版皱眉。

这些铅版,是之前确定的版面。但是在《恒产论》出现后,要被挪动顺序。

里面的文章内容没有丝毫错误,就是因为版面调整,铅版就要废弃。

这个局面,让吕祥极为不甘。因为每一块铅版,都是文思院的工匠辛辛苦苦雕成蜡版、再用蜡版做成模具、浇铸而成的铅版。

如今一份报纸没有印刷,这些铅版就废了。之前辛辛苦苦的工作,都变成了无用功。文思院也要承受损失,付出多余成本。

所以他思索着,如何更方便地调整版面,而不是换个头版,所有铅版都要变。

作为蒯祥的崇拜者,吕祥同样擅长木工。所以他看着窗棂,很快想到了一个办法,和文思院匠官讨论:

“能不能为版面做个框架,像窗棂一样分格,把需要印刷的文章做成小块铅版放进去?”

“只要这些铅版和框架能固定好,就能同样一次印刷一个版面,速度和以前一样快。”

“如果文章要调整版面,只需要把相应的铅版拿出来,放到另一个版面就行了。”

这种把一整个大版分成多个小版的做法,听起来很好理解,得到很多人同意。

尤其是刻蜡版的工匠,他们对此最赞同。

因为一次雕刻一整个蜡版,难度实在是太高了。只要出一点差错,就要整个版面重刻。

如今一个大版分成多个小版,即使雕刻时出了差错,也只需要重刻一个小版就行了。他们对这件事,自然极为欢迎。

所以这个思路,很快获得通过。虽然小版如何固定还有一些问题,但是一众匠官都觉得可以解决,不是什么难事。

更有人夸赞吕祥,说他是蒯祥在世,竟然这么快就想到了新办法,改进铅版技术。

这种马屁,专注工作的吕祥自然是不理的。他在听到雕刻工人提到只要雕刻出错、就要一下子重刻一版后,皱着眉头说道:

“雕刻出错,难道就只能废弃,没有补救方法吗?”

一个姓李的雕刻工匠说道:

“若是印小报,当然有补救方法。”

“可以补上蜡重刻,或者干脆不改。”

“留下一个错字,也算不上什么。”

“但是咱们的《京报》,印刷后是要拿给陛下观看的。”

“错字不改是不行,补上蜡也容易留下痕迹,看着有失体面。”

“所以补过几次效果不好后,就都全部重刻了。”

“现在一份报纸用的刻字工匠,可比以前多多了。”

“经常是几个人一起雕版,挑最好的一个做模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