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广积粮,缓称王(2/2)
并不像李九成想的那么容易,各方各面,都不允许现在揭竿而起,建国称王。
“九成大哥,咱们真的不能这么干,咱们现在面对的情况,可是和努尔哈赤完全不同得。
你想想,努尔哈赤当初一直在蛰伏,还有李成梁的扶持,最后起兵的时候,已经有很大的势力了,麾下兵力已经接近十万人了,而且是长期征战的兵马。
再看看咱们,现在就一座登州城,除了辽东的老兵,其余的都是些新兵,很难与朝廷大军抗衡啊。
而且地理条件也不如努尔哈赤,辽东道路不畅,调集大军需要时间,这山东可就不一样了,朝廷想要调兵的话,不需要两个月都能把云南四川的兵调来。
而且,奴儿干都司境内,都是崇山峻岭,他努尔哈赤就算败了,还有地方躲避,咱们这三面环海,如果吸引了朝廷大军前来,就只能下海了。
这称王建国的事情,现在考虑还为时尚早,等到打下登莱二府全境再说,也不迟。
咱们要学本朝太祖的方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李九成细细的思量了一番,发现很有道理“哎,是老哥我没考虑清楚,咱们现在面对的情况,确实不适宜这么做。
那老哥就听你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其实李九成之所以妥协,还是考虑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不去考虑后面如何应对朝廷围剿大军的问题,现在真的建国称王,谁来当这个‘登莱国’的王?
如果孙元化接受了还好,但是如果孙元化不想背叛朝廷,誓死不从,这个王毫无疑问,会落到孔有德头上,因为他现在的实力,是众人之中最强的,哪怕自己有了原先旧部和部分张焘麾下辽东兵的加入,实力还是不如孔有德。
本朝太祖的事迹,他可是了解过的,除了沐英、汤和,其余的大将基本都不得善终。
其中沐英8岁就被朱元璋收养,当儿子一样,因为镇守云南的需要,加之与南京距离甚远,才逃过朱元璋的屠刀。
汤和与朱元璋是儿时的玩伴,朱元璋参加红巾军的时候,汤和就已经是千户了,但是对他还是和朋友一般,最后朱元璋称帝的时候,汤和也急流勇退,交出了兵权,保住了性命。
若是孔有德称王了,最后如本朝太祖一般,夺取这天下,他李九成能有汤和、沐英一般的结果?
所以,广积粮,缓称王,是现在最好的,等登州稳定之后,快速发展自己的势力,同时也避免成为朝廷的头号打击对象,以后一旦时机成熟,他的实力如果又在孔有德之上,这个王,肯定就是李九成的了。
此时,一个传令兵走了过来“将军,孙军门派人出来传话,说请将军去一趟巡抚衙门,他有话要对将军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