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殿州惊涛 107、刺桐花 刺桐城(2/2)
于是带着秦慧秀的画像,带着二十名卫军,苏澜回到了蚵壳屋,然后所有卫军撤离了。
当然,不久之后,苏澜知道,将信将疑的苏瑞尚还是在蚵壳屋附近放了五名暗卫时,她由衷地表示,欺骗这个将军爸爸真的好难好难!
而甘甜回来后不知道跟常乐是怎么叨叨的,夫妻二人把苏澜堵了好几次,说苏澜好狠心:“海云和余姑娘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孩子有那么重要吗?我们就不要孩子!”
苏澜开始跟他们讲道理,写字道:“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不能代替他们做决定,尤其是余姑娘。”
甘甜道:“余姑娘做错了,就不应该让她放任自流!”
常乐道:“海云是个有担当的男人!”
苏澜又写道:“将来海云后悔了,你让余姑娘情何以堪?”
甘甜道:“他敢!”
苏澜写道:“为什么不敢?”
常乐道:“我们敲断他的腿。”
苏澜写道:“你们凭什么?”
常乐、甘甜道:“凭我们是他姐姐、姐夫!”
what?苏澜不懂,海云不是海掌柜的独子吗?什么时候有了姐姐、姐夫?
常乐、甘甜道:“刚结拜的。”
苏澜彻底服了。苏澜进屋给余翠翘画像的功夫,甘甜就和海云拜了姐弟?甘甜的社交能力还真是逆了个天!
苏澜晚上在空间里试着打开了复印机,万幸竟然可以使用,简直是欣喜若狂啊!她把秦慧秀的素描像复印了几份。想了想,又把余翠翘的素描像重新默画出来,也复印了几张。
当天晚上,甄琥带着秦慧秀的素描像和二百两银票离开了蚵壳屋。苏澜还告诉他,有事可以到四海货栈寻找一个叫做小麻雀的少年。
第二天,琵琶巷陶敏家对面陆婆婆家忽然来了一个侄儿。
这琵琶巷很有意思,巷内种了很多枇杷树,巷子的形状像极了琵琶。所以有人叫枇杷巷,也有人叫琵琶巷。
苏澜急需用港口码头的交易掩饰空间里那些东西的来历。再说,来到这个架空的世界已经一个多月了,她还没机会去石寨港呢。
有天晚上,苏澜问了刘希一些问题,主要就是殿州府城和石寨港的关系。刘希摇着头说:“石寨港是属于殿州没错,可是具体地事务由朝廷户部直属的市舶司管辖,包括人员、货贸、赋税。”
咦,这就是妥妥的现代特区啊。
苏澜早就在空间里准备好了东西。她惊喜地发现自己又有了新的超能力,可以在不进入空间的情况下“探囊取物”。比如,伸进作掩护的篮子、口袋、或者衣袖里就可以取出空间里任何她想取出的东西。苏澜感觉这就是魔术。
机会终于来临。原定于十六日回到殿州的凤恒的两个儿子和卞旻一家直到十七日傍晚才回到殿州,好险终于赶上十八日祖父和弟弟的出殡。
正月十八日一大早,李冲夫妻带着李珠过来汇合,林氏带着全家人去凤恒家出席葬礼,就连三个小正太都去了,常乐自然也跟去了。
林氏让苏澜在家休息,这正和她的心意。这样家里就只剩下苏澜和甘甜。
林氏刚刚一走,苏澜后脚就出了蚵壳屋。
苏澜答应,如果甘甜配合,苏澜还会再给一点上次他们夫妻喝过的那种美酒。常乐和甘甜对那美酒是念念不忘,自然苏澜说什么就是什么。
苏澜和甘甜都女扮男装。苏澜穿着一件刘奇十来岁的时候穿的靛蓝色的细布半旧薄棉袍,头发梳起来,在头顶用布带绑了一个髻。她戴了一条围巾,用以遮掩颈部那道骇人的伤疤。
苏澜提出来两个大号的篮子,里面装满了蔗糖,说是到港口看看销售情况。
林氏他们把家里所有的马车和马都带走了。苏澜决定步行到石寨港,边看风景,边锻炼身体。甘甜也没有什么意见。她抢过篮子提着,贴身陪着呗。
出了上李厝,正好碰到顾琅家的窑厂的蔡林赶着马车从后面赶上来。他刚送完货,正准备回窑厂,苏澜就请他载着她们俩,一起去逛石寨港。蔡林喜出望外,笑得合不拢嘴地答应了。
马车沿着官道一路南行。一路上,蔡林介绍着殿州的情况。他是阿拉伯后裔,但也是殿州本地人,知晓殿州的情况。
苏澜看到官道两边有很多刺桐树。
蔡林告诉她,刺桐又称海桐、山芙蓉,木本象牙红。属落叶高大乔木,高的可达二十多米,树干皮灰色,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
此时还是正月早春,三月才是刺桐花繁茂之时。刺桐花花形奇特,花瓣次第开放,状如朝天辣椒,鲜红靓丽,尤其是远观,放眼望去,树木高大繁茂、花红似火,枝丫交错,朵朵刺桐,火红似焰,犹如朝霞喷薄而出,红翠相间,在春日里分外耀眼,炫彩夺目。到了夏天,叶子长得葱葱郁郁,非常茂盛。刺桐历来受文人墨客青睐和吟咏。唐诗宋词中关于刺桐花的诗词近百首,不少诗词大家都有咏叹刺桐花的作品传世。
如唐朝诗人王毂《刺桐花》云:“南国清和烟雨辰,刺桐夹道花开新。林梢簇簇红霞烂,暑天别觉生精神。秾英斗火欺朱槿,栖鹤惊飞翅忧烬。直疑青帝去匆匆,收拾春风浑不尽。”
又如,唐朝诗人陈陶的《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云:“仿佛三株植世间,风光满地赤城闲。无因秉烛看奇树,长伴刘公醉玉山。海曲春深满郡霞,越人多种刺桐花。可怜虎竹西楼色,锦帐三千阿母家。石氏金园无此艳,南都旧赋乏灵材。只因赤帝宫中树,丹凤新衔出世来。猗猗小艳夹通衢,晴日熏风笑越姝。只是红芳移不得,刺桐屏障满中都。不胜攀折怅年华,红树南看见海涯。故国春风归去尽,何人堪寄一枝花。赤帝常闻海上游,三千幢盖拥炎州。今来树似离宫色,红翠斜欹十二楼。”
这首绝句,用赤帝的典故,来赞美刺桐花的绚丽,想象丰富,奇幻瑰丽,令人遐想万千,当是描述刺桐花诗词中不朽佳作。
又如宋代诗人陈宓的《刺桐》亦赞:“名字传舆志,风流欠画图。高花人不采,留得映栖乌。”
另一位宋代诗人朱继芳也有一首《刺桐》云:“刺桐依客舍,晴绿上窗纱。昨夜还飞叶,来时未作花。鸦寒惊月色,人老惜年华。今度逢摇落,归心一倍加。”
前世,刺桐曾被一些地方的人们看作时间的标志。比如台湾的平埔族山胞们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就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又一年。这样自然美丽的时钟带着淳朴的乡趣,也是人们心中的图腾所向。
刺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唐宋以来,福建不少地方就引种了它,但种得最多的还是泉州。历代诗人对刺桐的题咏不少。这恐怕是因为它的美丽和富有独特的南国情趣,特别容易缭人情思吧。宋代普济和尚在《五灯会元》一书中说,刺桐还有个颇为神奇的特性:每年先萌芽后开花,则其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否则相反;所以刺桐又名“瑞桐”。
前世,福建泉州的市花就是刺桐花,而阿根廷人更是奉为国花。
而前世唐朝时,福建省泉州市环城皆种植刺桐,故泉州别称就叫刺桐,亦名桐城。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晋江王留从效扩建泉州城廓时,更是满城种植刺桐,高大繁茂,似火绚丽。
宋、元时代***旅行家东来,常以刺桐一名记入其行纪。《马可波罗行纪》中亦以刺桐称泉州。
苏澜来到这个架空的大成王朝,总觉得殿州就是前世的福建泉州,因为殿州就是刺桐花盛开的刺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