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偏远的小山村(2/2)

看着众人胡吃海塞没出息的吃货样子,二愣子无奈的耸了耸肩,眼神又飘向了远方。

这是徐根宝穿越到这个叫勺子村的小村庄的第十个日子了,但却什么也干不了,因为宿主的身份已经把他快要折磨死了,他只得无奈的接受这个现实,但离真正融入这里的生活却还差的很远。

勺子村,并非什么世外桃源,只是冀省木市GY县的一个极其偏远普通的小山村,这点儿徐根宝早就考证清楚了。

不过,这个小村庄也确实非同一般,地形奇怪的紧,和附近的山村有着很大的不同,纯属自成一界。

勺子村,相当于建立在一个碗状的地块上,四周环山却不临山,村庄和周围的大山之间属于隔离状,村子北侧是呜咽河水环绕村庄近一圈后飞流而下后形成的飞天瀑布,唯有一条四米多宽的小路如吊桥般和村外南面的龙王山相连,好像一把巨大的勺子,从悬崖边上伸到半空中似的。

其实,勺子村早就被列为搬迁的危村了,但当地人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根儿早就扎在了这里,当地政府动员了几次无果后也便不了了之了。

村子有着三纵三横直贯东西南北的较大的街道,还有数不清的小胡同镶嵌在一排排低矮的村舍中,村子的最中央是一所破旧的小学校,每天勺子村最纯洁神圣的读书声都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学校的右侧紧挨着村支部,每天村里的大事小情都会通过这台架在大柳树上闹哄哄的大喇叭里进行播报。

当然每天徐支书都会通过大喇叭耍耍威风,催促着那些不愿意出工的村民。这不,这几天因为上沟村已经确定今年秋收后就开始丈量土地,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到户的新政策,勺子村上上下下都想着效仿。唯有勺子村的徐大支书坚决维护人民公社代表人民集体利益,坚决打压分田到户的资本主义行为,所以这些天老支书天天对着大喇叭敲打着村里那些不安分的人。

学校门口的正对面是村里唯一的小型供销社,虽说是公家开的,但其实谁心里都很清楚,里面的两个售货员都是村干部的家人。

勺子村里的房子排列的很不规范,高高低低起伏不一,不过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种满了树,有的院子大的,还自己种了不少蔬菜。当然除了村支书、徐校长、二愣子大姨家、还有刘大脑袋、狗子爷爷家等有数的人家房子都是翻新的青砖瓦房,其他村民的房子大多还都是用石头、泥坯砌成老旧房子。

勺子村外围,先是村里分的一块块绿油油的自留地,专供家家户户种点儿各自喜欢吃的应季蔬菜。当然,比较有头脑的村民还尝试着种了各种果树,上面都已经结满了香甜可口的飘香的水果。这个时代的果蔬可都是货真价实的有机产品,无农药、无化肥,用的都是鸡鸭牛羊猪的粪便沤成的天然肥料。

所以对于吃饭,也是徐根宝穿越到勺子村后唯一感觉高兴的事情,虽说现在的果蔬品类非常有限,但总算是可以毫无顾忌和压力的吃上点儿上辈子贵的要死的绿色无公害有机菜肴了。

他原来所处的那个年代,其他暂且不论,单说果蔬便种类花样繁多,天南地北的各种蔬菜水果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就算整天足不出户,只要你有钱,拿起手机随意下上订单,便分分钟给你送到家里。可是那个时候的有机果蔬可是贵的要死,普通人家谁有闲钱吃这些,有点儿钱还想着还各种贷款呢。

哪像现在,有机果蔬村里到处都是,这下可趁了徐根宝的意。结果他吃饭跟个饿死鬼逃生的似的,养成了个狼吞虎咽、囫囵吞枣的坏习惯,吃饭都形成了抢着吃的毛病,为此这世的便宜老娘不知道揪了他多少回耳朵,拿着筷子敲过他无数次小脑壳,可他就是屡教不改。后来,老娘以为可能是傻儿子正在长身体,吃饭才跟狗啃的似的,于是就不再和他一般见识了。

勺子村周围还有数百亩的沃野良田,种满了半人多高的玉米、高粱,还有成片的谷子等主要的粮食作物。就连村外的半山腰处,也被村民们开辟了不少荒地,种上了棉花、芝麻、花生、红薯、辣椒等各种农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