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惊蛰(苏然)完(2/2)

他是大先生的关门徒弟。不过,“徒弟”这个头衔,很多时候就是万能杂役的意思。比如说今天,他就扮演着监斩官身边的仪仗队长角色,一面努力地挺胸抬头,一面拼命保持右手的旗杆不摇晃。顺带一提,旗上那座金色的天平,还是他给画的原图。

来看热闹的闲人稀稀拉拉,加起来总共也不到一百人,与往年的秋后问斩大相径庭。而且,所有看客都有意识地远离了那圈栅栏,他们不仅仅是因为害怕新木板上面的倒钩刺,人犯被处决时喷出来的血滴,才是最让他们心惊胆战的东西。不过这也可以理解,被太虚污染过的东西,除了吴若为那样的疯子,还有谁会趋之若鹜呢?

一想起长社城的前任县令,苏然就感觉嗓子眼里堵了一大团东西,连呼吸都因此产生了困难。这个混球害他灌了两天苦药汤,到现在嘴里还是一股腥味,除此以外,他还得买上一大一小两个桃符,在自己和小田鼠的脖子上至少挂上半年,就算花的钱公家给报销,身上照样还是肉痛……

但这些事情,只不过是吴若为造成的众多麻烦当中,最最不值一提的那些。那天在官道上,吴若为连自己在内搭上了十六条性命,总共只造成勇丁两死四伤,看上去虽然吃了大亏,但实际上的输家,却是大先生。

苏然很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但输家确实是大先生。吴若为发动进攻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自杀,他早就派出了整整一个伍的信使,把自己被杀的消息提前传遍许州六县,并且明确地告诉那些同僚,造反杀官的叛逆,正是那位“自号‘大先生’,妖言惑众图谋不轨的乱民头目。”

临颍拒绝大先生入境。鄢陵县令派出州兵跟随监视。颍阴县城闭门不纳,就算有徐献举帮忙解释,那位张县令仍旧半信半疑,只答应收下一具邪兵尸体,由他找仵作仔细检验。这些气,大先生都忍了。他告诫苏然,还有其他弟兄不要为此恼怒,只要到了州城,“一定能和廖使君说个明白。”

然而,当勇丁队伍沿途收拢投靠的百姓,拖拖拉拉在十月二十四抵达长社城外的时候,他们却愕然地发现,那位极其擅长边塞诗,常被自己的慷慨激昂所打动的“汝南廖寿恒”,居然根本没有勇气面对“逼近城防”的“造反乱民”,扔下一座富丽堂皇的州府衙门,脚底抹油逃之夭夭。

当大先生走进城门的时候,长社县城已经整整三天没有官吏,早已变成了充斥暴力的修罗场,就连高高悬空的城门楼,四个里面都被烧掉了两个。有些贼人是外来的,比如活动在县城南郊的弥勒教,有些暴徒是想趁机捞一把的混混,比如盘踞西市的那几个帮派,但最凶最恶的那一股,好巧不巧居然还披了一层官皮。他们是廖刺史上月刚刚批准成立的“商户自警队”,领头的不是别人,正是吴若为小老婆那位开粮店的兄长……

训练娴熟、装备精良的勇丁,扫平这些暴乱只花了两天时间。但让州城以及周围村寨恢复秩序么……直到现在,这件事情仍未完成,就连治安最好的小老谢,从十月二十四到十月三十也是连遭三次袭击。乱世当用重典,这话真是一点都不假,大先生在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接下整座州城,除了尽快立威,还能有什么办法?

所以他才会临时穿上皂衣,大冷天地在郊外充当监斩官。所以他才会对捕获的暴徒进行筛选,把那些有感染迹象的人或者完全的太虚疯子,挑出来公开处斩以免夜长梦多。第一批十九个人,有十八个人得到了一致赞同,唯有那个预定第一个砍头示众的人犯,多多少少引起了一点争议。此时此刻,在苏然的左手边,这场争议仍在继续。

“大先生,”七十岁的刘仁允全身裹着大厚棉袄,怀里还抱着一个黄铜暖手炉,但仍旧冻得缩成一团,弓起的驼背好似一只大虾。这位新堰口村的长者,是昨天才到的长社城,同来的还有颍阴县的几个官吏,他们在捎来张县令亲笔信的同时,也把“刀下留人”这个词,总共重复了不下一千遍:

“李犯毕竟是吴县君妻兄。现今正是敏感之期,倘再对县君家人动手,节度衙门那边,只怕……”

“李犯是吴若为妾室的兄长。”大先生就像之前的任何一次那样,回答的斩钉截铁,毫无转圜余地:

“此人抢劫杀戮、焚烧房屋,甚至将孕妇肚腹刨开取乐,更兼已被太虚感染,岂容赦免?既有规矩,那便不能破例,还请老前辈——”

“午时三刻已到!”

苏然扯开嗓子,突兀地作出宣告。他圆睁双眼,死死盯住刑场对面那颗落光黄叶的桐树,后脖颈上的寒毛根根竖起,直到——

直到大先生掷下的令牌撞击匪类墩,发出宛如骨骼折断般的脆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