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秦牧面临的巨大困难(2/2)
盲人摸象的做法,其实就是小作坊炼钢,根本没法大规模流水线生产——一切全靠工匠的手艺。这种极端依赖个人技术的方式怎么能工业化大批量复制?根本不可能。</p>
所以古代才有一个又一个铸剑大师——其实就是极为出色的好工匠。而且他们是不可复制的,谁和谁都不同。</p>
几千年就出那么几个名人,显然也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方法不可以工业化。</p>
秦牧的工业化大生产,对比手工作坊的不同,就在于这是一整套系统。这套系统非常复杂,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现在的能力。</p>
后世炼钢,基本流程都是两块。首先,高炉炼铁,然后,铁水直接进转炉,再进行转炉炼钢。</p>
这是一套不能走走停停的流程。一旦开炉,就要一直走下去。</p>
这样一来,秦牧面临的问题就非常巨大了。不说别的,首先要搭建高炉,高炉要有耐火砖,然后要有稳定的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做原料,这样才能进行高炉炼铁。</p>
一旦开始点火,那么铁水不能出一次,然后没原料了休息两天,等原料来了再继续干。那炉子就完蛋了。</p>
所以秦牧要备齐充足的原料。因此他才一直全力经营微山湖煤矿,就是为了获得足够数量的焦炭。</p>
焦炭只是原料的一种,铁矿石和石灰石也同样必不可少。石灰石的采集一直进行着,暂时看来是不缺的,但是铁矿就不行了。</p>
以利国监现在的产量,是喂不饱秦牧计划中的高炉的。如果一旦铁矿石供应不上,那高炉炼铁就完蛋了。</p>
所以秦牧要去准备足够多的铁矿石。</p>
到了这一步,还算在本时空的技术范围之内,依靠本时空的匠人是可以解决的。</p>
但是接下来就是全新的工艺了。转炉炼钢,是精确的还原反应,要除去铁水中的碳,需要用到纯氧。</p>
可是在大宋朝秦牧怎么制造纯氧,完全不可能。至少现在不可能。</p>
所以他准备直接用空气,不用纯氧了,这样也是勉强可以说的过去,只是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这些氮气不但不能参与反应,还会带走热量,让转炉中的温度达不到应有的高度。</p>
同时,氮气还会沉积在钢水中,不可避免的造成小气泡。</p>
这肯定会影响出钢的品质,不过秦牧还是可以接受。这样的钢,和后世比不行,和本时空比,那就是好的不得了了。</p>
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就是高炉炼铁和转炉炼钢是完整的一套流程。炽热的铁水出来,就会进入转炉继续开炼。</p>
等于说这套流水线变得更长。而且,这里需要强大的动力。</p>
转炉转炉,是需要转起来的。倾倒钢水废渣,不能像高炉一样打开口子就流出来。那么沉重的一个家伙要转动起来,如果没有蒸汽机,秦牧都不敢想这件事。</p>
转炉流出来的钢水,还要继续处理,才能得到真正可用的钢。</p>
这一套流程,在后世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和每个环节精确的控制,才能得以实现。</p>
在本时空秦牧有人用吗?可以说一个也没有。</p>
现在秦牧才彻底理解了新中国时候对工人的渴求。没有真正的产业工人,真玩不转工业。</p>
不是说把农民早上从庄稼地里拉进工厂,晚上就能上岗干活。</p>
那样除了造成严重生产事故,甚至伤及人命,根本没第二个可能。</p>
可是秦牧的产业工人在哪里?真没有。现在勉强算是工人的,就是微山湖煤矿的矿工。</p>
但是他们只是像工人,而不是真正的产业工人。实际上,他们做的就是纯体力活,背着藤筐挖石头。</p>
科技的准备很欠缺,不过这个算是勉强可以解决,实在不行从后世拉设备。但是工人的欠缺,真没法解决。</p>
普及义务教育,绝不是玩情怀,显人道。这是社会发展的必需呀!</p>
秦牧不由得想起了姜月奴办的大学。</p>
目前,勉强能训练成为产业工人的,就是学校里面的学生了。如果不用他们,只能用近卫团的了。</p>
可是让近卫团变成工人,这只能应急,不能长久。</p>
长久来说,还是要办夜校,招工,培训,以求得到真正的产业工人。</p>
这都需要时间!大量的时间,而秦牧真的时间不多了。</p>
可是不管怎么样,自己的路,必须走下去。</p>
秦牧走上船头,望着江水,陷入了沉思。</p>
这时候一阵江风拂过,秦牧不由得抬头远望。那河边岸上,枫林如火,这瞬间点燃了他的斗志。</p>
秦牧突然升起一种“独立寒秋”的豪情。怕什么,“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p>
利国监,我来了!</p>